本報記者 袁 琳 余 鋒
2017年4月的八桂大地,春風和煦,萬紫千紅。習近平總書記深入廣西視察,面對綠水青山,他用“流連忘返”來形容了自己的感受。
廣西生態優勢金不換。總書記殷殷囑咐,要堅持把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作為基本方針,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作為基本目標,使八桂大地青山常在、清水長流、空氣常新,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品質的增長點、成為展現美麗形象的發力點。
順應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綠色”,成為廣西發展中的高頻詞。
今年4月,廣西天朗氣清,生機盎然。沿著習近平總書記去年視察過的線路,自治區黨委書記鹿心社深入調研,仔細考察,邊巡視邊研究謀劃對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重要講話精神的再學習、再推進、再落實。他強調,要堅持綠色發展,大力發展生態經濟,堅決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戰役,堅決摒棄以犧牲生態環境換取一時經濟增長的做法。
青山常在 植被生態品質冠全國
“碧海綠洲,鳥飛魚躍”是廣西紅樹林的經典鏡頭。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原生態故事,在這裡三天三夜都講不完。
一年前,習近平總書記踏著晚霞考察北海金海灣紅樹林生態保護區時指出,保護珍稀植物是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內容,一定要尊重科學、落實責任,把紅樹林保護好。
對此,廣西交出了優秀的答卷——紅樹林天然林數量和品質令人羨慕,其面積和海岸線每公里分佈的面積傲居全國之首。
青山是八桂的標誌,綠色是壯鄉的底色。
全區森林覆蓋率從30多年前的25%迅速提高到62.31%,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量實現雙增,林業産業發展與生態環境改善實現同步——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廣西模式”,全國矚目。
植被生態品質和植被生態改善程度全國第一,人工林、速豐林面積穩居全國第一,森林年生長量、年木材産量、森林蓄積年凈增量也都全國第一……如此之多的“全國第一”激奮人心。
“廣西植被生態品質處於數十年來最好水準。”自治區林業廳廳長黃顯陽説,氣象衛星遙感和生態模型綜合監測評估顯示,廣西植被生態品質正常偏好區域達95.1%,比全國平均值高出23個百分點。14個設區市植被生態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石山長“秀髮”,荒漠變綠洲——在桂西、桂西北、桂西南隨處可見的喜人景象,印證著石漠化綜合治理的突出成效。
木材加工業快速發展,林木採伐量一增再增,並沒有帶來森林資源的退化萎縮,反而同步實現森林資源持續增長。2017年底,全區森林面積達到2.22億畝,位居全國第六。
生長著的木材更是連年增加。如今,平均每個廣西人擁有超過15立方米的木材,要一輛20噸大卡車才裝得下。廣西還將全區1/8的林地加緊建設成為國家儲備林基地,繼獨佔全國最大木材産區“鰲頭”之後,又坐上全國最大木材儲備區“頭把交椅”。
大規模造林綠化為綠色産業發展提供了資源優勢。作為全國最大的木材生産基地,廣西豐富的木材資源為打造14個“千億元産業”之一的造紙與木材加工業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如今,“青山”已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2017年,全區林業産業總産值達5266億元,同比增長9.4%,突破5000億元大關,居全國第三位。全區林下經濟發展到5300萬畝,惠及林農1500多萬人。
清水長流 成為生活品質增長點
春季的南寧市那考河濕地公園,河水潺潺,草木蔥蘢,遊人閒適。
作為全國首個PPP生態綜合整治項目,那考河已從昔日的臭水溝,變身為當今展示廣西生態環境保護建設成效的一塊“招牌”,並斬獲2017年中國人居環境獎範例獎。到此的國內外參觀考察團紛紛感嘆:從一條小河溝中看見了美麗中國的魅力。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必須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産業結構、生産方式、生活方式,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
為讓江河海清水長流,廣西水源保護和水污染治理兩手抓、兩手硬。
據統計,兩年多來,廣西共安排1.2億元用於全區飲用水水源地保護項目建設和重要水功能區確界立碑工作,組織列入全國重要飲用水水源地名錄的20個水源地,開展飲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達標建設。今年以來,全區共排查飲用水水源地176個,發現存在涉及生活及農業面源污染等方面的問題680個,目前已建立問題清單,下一步將用兩年時間進行整治。
西江幹流、柳江幹流、鬱江幹流、桂江幹流等主要江河已建立縣級以上河長制。目前,全區共完成84個工業集聚區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建設,南寧已率先基本消除城市內河黑臭水體。
2017年,壯鄉的水更清了。全區51條主要河流水質狀況總體為優,列入國家“水十條”考核的52個地表水斷面的水質優良率為96.2%,位居全國第二名;近岸海域水質優良率高達91.3%,排名全國第二;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環境品質狀況良好;全區63段黑臭水體累計消除53段,完成全年任務目標的139.5%;南寧、柳州、桂林、梧州、貴港、賀州、河池、來賓、崇左9個設區市水環境品質獲評滿分。
良好的水環境成為全區生態漁業生産的聚寶盆,更為區內外、甚至國外消費者增添了幸福感。去年,廣西養殖水産品監督抽查品質安全全部合格。佔比超六成的養殖水産品通過生態養殖,“野性”十足,成為市民餐桌上深受歡迎的佳肴。
空氣常新 推動幸福指數持續升
最近,南寧市民小鐘在網上即興發佈了藍天、花海組圖,雖然拍得不夠專業,卻真實地展現著“綠城”最普通的角落、最尋常的日子:陽光照耀下,藍天清澈,白雲泛金,前景三角梅綻放,中景綠樹如黛、水波盈盈。
“這幾年,藍天白雲、綠樹紅花,在我的朋友圈裏時常能看到。習近平總書記到南寧視察時,祝老百姓生活幸福,如今這幸福指數是噌噌地往上升啊。”小鍾愛好騎行,時常走街串巷尋找民生百態。他的切身體會,何嘗不是南寧市民的深刻感受。
天空湛藍、白雲朵朵、彩虹繽紛,是八桂兒女對環境空氣品質不斷改善的熱切期盼。
自治區環保廳綜合大樓5樓一隅,一個被環保界人士稱為“超級站”的大氣複合污染自動監測站日夜有條不紊地工作著。“超級站”的外表並不起眼,可機房裏價值1000多萬元的10余種高新設備和先進監測手段,卻是國內獨一無二。
目前,該監測站除能監測空氣品質新標準PM2.5等6項污染物外,還具有大氣顆粒物(氣溶膠)理化特性和灰霾天氣分析等功能,可定量評價廣西空氣品質狀況,評估區域大氣污染綜合防治成效,為預警預報、環境管理和綜合決策提供“更有底氣”的技術支持。
“超級站”所展示出的環保“威力”,只是廣西大氣污染防治成效的縮影。2017年,全國首個環境品質監測PPP項目落地廣西。全區創新引入專業化社會資本投資建設、運維管理75個縣級環境空氣品質監測設施,將加快實現環境空氣品質監測市縣全覆蓋。
2017年,廣西在國家“大氣十條”終期考核中成績優秀——全年全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為88.5%,高出全國10.5個百分點;PM10濃度為58微克/立方米,比全國低22.7%;PM2.5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比全國低11.6%;北海、防城港、南寧、欽州、河池、崇左6個設區市空氣品質全面達標,達標城市比例49.2%,比全國高13.6個百分點。
土壤潔凈 打造高質農産鑄品牌
“民以食為天,食以土為本。”土壤是綠色農業生産生活的根本。
“以前這塊土地長不出莊稼,如今可以種桑樹了。去年我家的兩畝桑園創收1萬多元。”近日,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大安鄉大安社區農民覃海芳,指著曾被重金屬污染過的土地對記者説。放眼望去,鬱鬱蔥蔥的桑園映入眼簾,很難想像,這片被重金屬污染的耕地,曾經幾乎寸草不生。
16年前,一場特大暴雨使環江一處尾礦庫潰壩,導致河流沿岸上萬畝耕地土壤受到重金屬污染。面對滿目瘡痍,有關部門和遭受災害的當地農民並未氣餒,在受污染的土地上,建起廣西首個、也是目前國內面積最大的農田土壤修復工程——大環江河流域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工程項目。經過幾年的治理,昔日顆粒無收的耕地,土壤重金屬有效態含量顯著降低,成為“治土”的一個樣板。
廣西作為全國14個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重點省區之一,近年來全面啟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工作,完成廣西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點位布設並率先通過國家審核,提前實現土壤環境品質監測點位市、縣、區全覆蓋,完成現場採樣工作量位居全國第一。作為國家6個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之一的河池市,先行先試出亮點,形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可複製可推廣的土壤污染防治模式。
大地母親並非只給廣西考驗,還“偏心”地贈予了壯鄉兒女珍貴的“硒”禮。
硒屬於稀缺元素,被科學家譽為“長壽元素”“抗癌之王”,全球有42個國家和地區共20多億人缺硒。中國已查明大約72%的國土缺硒,其中30%嚴重缺硒,而不缺硒的區域少之又少。
廣西很幸運,連片分佈著大面積富硒土壤。地礦部門調查發現,僅南寧、北海、欽州、貴港等地就有3181.2萬畝富硒土壤,全區富硒土壤比例高達54%。
廣西土肥站富硒農産品開發辦公室負責人介紹,經檢測,全區獲得命名的“中國長壽之鄉”均處在有硒區域。
“我區發展生態經濟有條件有基礎。”自治區主席陳武指出,廣西有大面積的富硒土壤,可以開發富硒農業。通過生態化改造轉型升級,延伸産業鏈,大力發展生態旅遊、健康養老等新興生態産業。
近年來,廣西大力扶持富硒農産品基地建設,共建立富硒農産品示範基地364個(片),面積41.45萬畝,産量21.15萬噸,産值27.45億元。2017年,全區有177個産品獲得富硒農産品認定,其中21個産品被評為“中國名優硒産品”、9個産品被評為“中國特色硒産品”。
物以“硒”為貴。在一、二線大城市,廣西富硒農産品越來越多地受到消費者追捧,産品售價比普通産品高三至五成,有的甚至高出幾倍;而富硒地區則成為全國趨之若鶩的康養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