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耕耘播種的季節。
一年前的春天,習近平總書記深入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南寧等地考察調研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實地了解基層幹部群眾對黨的十九大的建議和期待,對廣西經濟社會發展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
一年來,自治區黨委、政府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團結帶領全區各族人民擼起袖子加油幹,加快推進開放開發、精準脫貧、改革創新、生態環境等各項事業發展,向總書記和黨中央交出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一年春盡又一春。今年是自治區成立60週年,5600萬壯鄉兒女站上新起點,肩負新使命,全力奮進在新時代幸福的大道上。
生態優勢金不換
踏著“壯族三月三”歌圩節的節拍,南寧市那考河濕地公園人流如織、歌舞飛揚。置身鮮花盛開、綠意盎然的花園景中,誰能想像這裡曾是人人避之不及的“納污河”?
2015年3月,投入11.9億元的那考河水域治理項目開工建設,經過兩年的建設,水廠出水100%達標,成為全國城市內河流域黑臭水體綜合治理及海綿城市建設的標杆,至今接待遊客110萬人次。
那考河的華麗轉身,是廣西保護生態環境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廣西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多方著手堅決捍衛“金不換”的生態優勢,人居環境持續改善,生態紅利逐步釋放,老百姓的綠色獲得感越來越強。
“甲天下”的桂林山水一直是廣西人的驕傲,但一些地方的採石場破壞了漓江的“詩情畫意”。為此,桂林市斥資2.58億元,實施百里漓江綠化彩化花化果化、生態護岸、漓江清潔“免疫”等工程,關停保護區內所有採石場,整治沿岸“四亂一臟”現象,開啟分時分段新航線……如今,漓江的“原生態”逐步恢復。
分佈于北部灣一帶的“海洋衛士”紅樹林,一度遭到圍海造田、水産養殖的侵佔而岌岌可危。保護紅樹林,廣西打出系列組合拳:實施“濱海國家濕地公園海岸生態系統特種修復示範工程”等重點建設項目,積極補種紅樹林,並定期開展生態監測與修復。最新數據顯示,廣西紅樹林面積已達7300多公頃,呈穩中有升態勢。
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是廣西生態文明建設的亮點。自治區政府發佈系列文件,將111個縣市區劃分為重點生態功能區、城市主城區等,實行更多體現生態環境保護治理的差異化考核機制,使生態文明建設有了制度保障。
隨著珠江防護林、沿海防護林、石漠化綜合治理等國家重點工程的不斷推進,壯鄉的“綠色家底”更加殷實,生態答卷上的成績愈加漂亮:全區森林覆蓋率達62.28%,蟲鳥飛舞,魚兒歡歌,全年空氣優良天數超九成,八桂大地青山常在、清水長流、空氣清新已觸手可及。
脫貧攻堅再出發
柔軟的沙發、寬敞的陽臺、明亮的客廳……前些日子,百色市右江區龍川鎮平祿村貧困戶梁海裏一家,告別農村瓦房,搬進城裏新樓房。“在城裏有了安定的住所,一家人對生活有了新盼頭。”梁海裏滿懷信心地説。
廣西是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目前仍有貧困人口246萬人。面對脫貧攻堅“硬骨頭”,自治區黨委書記鹿心社斬釘截鐵:“我們要把提高脫貧品質放在首位,因村因戶因人精準施策,紮實做好産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就業扶貧等重點工作,加快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確保貧困群眾持續穩定脫貧。”
黨的十八大以來,廣西將脫貧攻堅作為第一民生工程來抓,僅2017年,全區農村貧困人口就比上年減少95萬人,減貧速度比上年加快3.2個百分點;貧困發生率為5.7%,比上年下降2.2個百分點。
“做好脫貧工作,核心是精準,關鍵在落實,確保可持續。”前不久,鹿心社在百色市調研脫貧攻堅工作情況時,既科學總結了經驗,又指明瞭再出發的路徑和方向。
鹿心社表示,廣西將把攻克深度貧困作為重點,聚焦深度貧困地區,聚焦老年人、殘疾人、重病患者等特殊貧困人口,採取超常規舉措,攻克貧中之貧、困中之困。把脫貧攻堅責任落到實處,強化脫貧攻堅督查巡查,改進完善考核評估機制,狠抓貧困地區黨委和政府主體責任落實,構建齊抓共管、合力攻堅的工作格局。把加強作風建設貫穿始終,堅決杜絕脫貧攻堅工作中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弄虛作假等現象,加強扶貧資金管理,堅決查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確保脫貧成效經得起實踐和歷史檢驗。
“我們決不讓一個貧困地區、一個貧困群眾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隊。”自治區主席陳武説。2018年,廣西將緊緊圍繞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15萬人,實現1450個貧困村和14個貧困縣脫貧摘帽目標任務,加大對深度貧困縣、鄉鎮和村的支持力度;安排5億元以上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支持深度貧困地區;突出抓好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産業扶貧、扶貧搬遷、政策兜底等工作。
鄉村振興續新篇
人字坡屋面,紅墻白線條……走進桂林市恭城瑤族自治縣蓮花鎮矮寨村,一棟棟風格獨特的房屋映入眼簾。“土味十足”的建築工藝在這裡得到活態傳承,壯、漢、瑤等多民族文化在這裡交融。
按照“宜居宜業宜遊”思路,恭城傳承“坡屋頂、小青瓦、白粉墻、吊腳樓、木格窗”等瑤族建築元素,全域規劃建設美麗鄉村,高標準完成7個集鎮和500個村屯規劃,探索出一條低投入、高效率改善人居環境的新路子,獲得“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恭城是“美麗廣西”鄉村建設的一個典範。2013年以來,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政府決定開展“美麗廣西”鄉村建設活動,規劃用8年時間,分“清潔鄉村”“生態鄉村”“宜居鄉村”“幸福鄉村”4個階段,有條不紊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經過5年的建設,一個個亮麗的新農村展現在世人眼前,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下了堅實基礎。
鄉村振興,廣西在行動。4月16日,《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決定》正式實施。廣西將按照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著力實施特色農業強優、生態環境優化、文化繁榮興盛、治理能力提升、脫貧惠民富民、體制機制創新“六大工程”,奮力開創新時代廣西“三農”發展新局面。
“邁進新時代、踏上新征程,我們將持續在學懂、弄通、做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上下功夫,結合落實中央賦予廣西‘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個紮實’新要求,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廣西落地生根,以優異成績迎接改革開放40週年和自治區成立60週年。”鹿心社説。
(本報記者 周仕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