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壯文發展結碩果 八桂大地書寫壯語文新篇章

2017-11-29 11:24:14 | 來源:廣西新聞網 | 編輯:唐志強 | 責編:趙瀅溪

  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記者 周珂 通訊員 韋秀觀 鄭飛秋

  “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又出臺扶貧等一系列政策,我們的日子會越來越好。”近日,在崇左市寧明縣峙浪鄉派臺村,自治區民語委駐村幹部、村黨組織第一書記唐龍進屯入戶,用壯語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開展精準扶貧工作,贏得了群眾陣陣掌聲。

  為讓黨的十九大精神傳達貫徹到各族群眾,自治區民語委組織少數民族幹部用民族語言講解,用壯文闡釋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把黨的十九大精神送到村村寨寨,提振各族幹部群眾精氣神,凝心聚力,全力推進深度貧困脫貧攻堅工作。

  “用壯話講解,我們聽得進、聽得清、也聽得懂……黨的政策越來越好,只要肯吃苦動腦筋,以後的日子會越來越好。”派臺村村民聽了宣講後説。

  壯族是我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廣西是壯族世居人口最多的省區,也是壯語文事業發展的主要民族省區。

  1957年11月29日,周恩來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第63次全體會議,正式批准和頒布《壯文方案》,壯族人民從此結束了只有語言,沒有統一、合法文字的歷史。隨著《壯文方案》的頒布實施,全區幹部群眾學習使用壯語文蔚然成風。60年來,無數心繫壯語文事業發展的人們牢記使命,勠力同心,推動廣西壯語文事業逐步走上了一條壯漢雙語和諧發展之路。

  自治區民語委作為民族語文專業工作機構,近年來,充分發揮少數民族語言親和力強、通俗易懂的優勢,在每年的“壯族三月三”節慶和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等活動中,通過懸挂民族文字宣傳橫額標語、發放黨和國家民族語文政策法規宣傳資料、播放民族語廣播電視電影、舉辦民族語才藝比賽、開展壯語山歌展演等形式,開展具有民族語言特色的活動,多渠道融入民族文化元素,讓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以及民族語文政策法規深入人心。

  使用壯語文宣傳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只是廣西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工作的一個側面。為推動壯語文社會應用擴面提質,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領導下,自治區民語委、教育廳、民宗委、新聞出版廣電局等部門,立足民族文化傳承,積極推廣壯語文應用,營造我區多語和諧、民族團結的文化生活氛圍。2014年以來,每年“壯族三月三”期間,在自治區層面部署開展重大活動,全區各地各部門圍繞民族文化主題,打造“壯族三月三”文化旅遊品牌,組織策劃了一系列具有民族性、區域性、群眾性的特色活動。今年“壯族三月三·八桂嘉年華”活動期間,全區各地公共場所、活動現場宣傳橫幅、標語、背景板、宣傳手冊等均大量使用了壯漢兩種文字,相關戶外大型LED顯示屏、計程車車頂LED顯示屏滾動播出壯漢兩種文字民族團結宣傳標語。廣西電視臺除了在直播活動中注重使用壯漢兩種文字,在每天的廣西新聞節目中還對每一條新聞標題標上壯漢兩種文字,通過衛星將一幀幀壯漢兩種文字的畫面向觀眾播送。各地各部門在舉辦的“桂風壯韻”音樂、舞蹈、戲劇、曲藝、新民歌系列文化活動,特別是在少數民族聚居市縣(區)、鄉鎮舉辦的歌圩(歌坡)等民俗文化活動中,都儘量採用了當地群眾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方言土語等“鄉音”表演形式;主持人主持活動、領導嘉賓致辭等也廣泛使用了普通話和壯語等當地民族語言,受到了群眾熱烈歡迎。

  黨的十八大以來,壯語文社會應用等各項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少數民族語文立法工作步伐加快,《廣西壯族自治區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工作條例》已經自治區人民政府常務會審議通過,並提請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審議。在全國首次探索開展少數民族語文標準化考試——壯語文水準考試,並在成功試點的基礎上,從2016年起逐步常態化開展。壯語文翻譯、出版、古籍整理等領域成果豐碩,出版壯文類教材、詞典、圖書近300種。壯語廣播影視譯播工作成效凸顯,廣西人民廣播電臺、廣西電視臺等多個媒體平臺增加壯語節目,全區開辦民族語廣播電視節目欄目的市、縣(自治縣)達到30個,開播語種包括壯、侗、苗、瑤、仫佬、毛南等6種。壯語文教育教學體系逐步構建,涵蓋每個教育階段,目前全區實施壯漢雙語教育教學的縣(市、區)達36個,壯漢雙語小學224所,雙語初中32所,共有在校生11萬多人,有5所普通高中開設了壯漢語文選修課。這些實實在在的成績,向世人展示了壯語文事業的輝煌成就,為全區持續推進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