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廣西要在中新南向通道建5個以上內陸無水港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2018-05-16 11:31:41

  國際在線廣西頻道消息(唐穎倩):經過一年多的全力推進,中新互聯互通南向通道建設已取得實質性進展。廣西北部灣經濟區與東盟開放合作辦公室計劃在2018年底前充分利用現有交通基礎設施條件,加快補齊運力短板,進一步釋放市場潛力,吸引更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參與。

  中新互聯互通南向通道是在中國—新加坡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框架下,以重慶為運營中心,以廣西、貴州、甘肅為關鍵節點,有機銜接“一帶一路”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

  自2017年啟動南向通道建設以來,從中國重慶經廣西北部灣港直達新加坡的海鐵聯運班列已常態化運行,進出口貨物到達35個國家、58個港口,運距縮短約1000公里,比傳統通道縮短12天;廣州—河內的中越班列運輸效率較海運節省1周時間,運輸成本上比公路低50%。巨大的市場潛力已吸引了中國西部省區以及新加坡、越南等東盟國家以及波蘭等歐洲國家積極參與。

  儘管南向通道建設已經成功破題、順利開局,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困難和問題,例如戰略定位有待提升,跨區域協調機制有待進一步理順和拓展,沿線港口設施、鐵路等重點物流基礎設施能力有待提升等。

  為解決上述問題,南向通道建設下一步工作重點將集中在:提升南向通道戰略定位,爭取國家層面更大政策支持;突破瓶頸環節,推動重大項目取得實質性進展;壯大陸海線路,構建多式聯運總體格局;瞄準服務短板,提升南向通道的營商環境;拓展重要市場,打響南向通道物流服務品牌;加強合作關係,完善南向通道長效協同機制等六個方面。

  南向通道中國段主要集中在西北和西南等經濟基礎設施及交通互聯互通欠發達地區。要打造成北連絲綢之路經濟帶,南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中南半島的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補齊運力短板是關鍵。

  廣西作為南向通道的關鍵節點,首先是要打造貫通南北的海鐵聯運國際貿易物流主幹線,鞏固提升連通中南半島的跨境運輸線;與此同時,開行北部灣港—重慶集裝箱班列和北部灣港—新加坡、北部灣港—香港集裝箱班輪3個“天天班”;提升北部灣港集裝箱年吞吐量。此外,廣西還要協同有關各方在中國西部地區建成5個以上內陸無水港,初步形成連通北部灣與西部主要城市的陸向協作網絡;建成南向通道多式聯運綜合信息平臺。

編輯:唐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