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從高空俯瞰重慶西部物流園。目前園區已開行8條國際多式聯運通道,是輻射整個中國西部、連接中亞和歐洲的重要鐵路樞紐(記者 鄧華/攝)
開欄語 2017年,因為中新互聯互通南向通道班列的開通,一條新時代的“國際靈渠”由此開闢,為“一帶一路”疏通了血脈經絡。為展示南向通道建設的新成果新進展,給我區南向通道建設提供有益借鑒,5月21日至6月4日,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組織自治區主要新聞媒體記者前往我國重慶、甘肅、貴州,並赴新加坡開展“聚焦中新互聯互通南向通道”主題採訪報道。今日起,本報依託“廣西雲”融媒體生態系統,全方位報道記者全程所見所記所思所學。敬請垂注。
山城重慶,西部物流園中歐班列(重慶)零公里地標廣場。
36℃的高溫下,“0km”的雕塑標誌靜靜矗立。這個絲綢之路經濟帶渝新歐國際鐵路大通道的起始點,見證了“一帶一路”的騰飛。
每天,各類貨物被運送到西部物流園,再由“渝新歐”“渝滿俄”“渝蒙俄”“渝黔桂新”、中亞、渝滬、渝甬、渝深等8條國際多式聯運通道,轉運至沿途數十個國家。
當年,一條原本僅用於將代工筆記本電腦運往歐洲的鐵路通道,已升級為重慶連接全球市場、打造西部開放高地的新載體。
如今,中歐班列的“朋友圈”越來越大,已發展至50多條線路,主要貨源來自西南、華東、華南地區,國內其他地區以及日韓、新加坡、越南等地。其中,重慶及西南周邊地區貨源約佔50%,其他地區約佔50%,主要貨物品類涵蓋了電子産品、整車及零部件、通信設備、機械、汽配、服裝、小家電、化工品、食品、冷鏈、醫藥及醫藥器械等數十個大類。
在重慶,中歐班列不再是一條簡單的物流通道。它不僅讓重慶這個內陸城市沿海化,還讓很多海外人士驚呼:“重慶,離歐洲竟如此之近。”它更推動了重慶産業轉型發展,重塑其外向型經濟發展模式。
2011年之前,被崇山峻嶺包圍的重慶産貨物不得不繞道沿海“走出去”,常常讓“豆腐運出了肉價”“豆腐等成了豆腐乳”。2010年,多家跨國筆記本電腦企業在重慶佈局。為了解決筆記本電腦的運輸問題,不沿邊、不靠海的重慶,被“倒逼”打通了一條通往歐洲的便捷之路。
自2011年1月28日,中歐班列(重慶)開出第一班列車後,至今的7年裏,中歐班列影響了重慶的産業格局,重塑了重慶經濟發展模式。
以筆記本電腦為突破口,重慶創造性地打破了加工貿易“兩頭在外”的傳統思路,探索出“一頭在外”的“整機+配套”的垂直整合模式。繼惠普之後,富士康、宏碁、華碩、思科、東芝等電子信息産業的品牌商、整機商相繼落戶重慶,而後860多家零部件廠商迅速集聚重慶,形成了電子産業集群。
在國家級開發開放新區重慶兩江新區,以大數據智慧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順利,目前,兩江新區已經吸引ABB等全球機器人巨頭入駐,近150家世界500強“搶灘登陸”。
因為大通道效應,上汽、北汽、福特、現代等國內外重要汽車企業紛紛進駐,重慶成為我國最大的汽車生産基地,形成了10多家整車企業和1000多家規模以上配套企業的汽車産業集群,探索形成了“推動整機加零部件垂直整合一體化的方式”“在內陸開展加工貿易”的經驗做法。
大通道的便捷,還帶旺了跨境貿易,帶動了重慶跨境電子商務的崛起。作為國內唯一的跨境電商全業務試點城市,重慶跨境電商交易額已從數年前的6000萬元增長至2017年的33億元。重慶的貿易業態正從加工貿易向更先進的服務貿易轉型升級。
這條大通道還意外成為咖啡産品進出中國的一條重要通道。
“中歐班列從重慶直達德國杜伊斯堡,全程1.1萬多公里,僅需13天,比江海聯運節省30天,比空運便宜4/5。”重慶咖啡交易中心監事會主席鄭志介紹,海運將雲南咖啡豆運到德國接近1個半月,空運時間雖短,但一標箱的費用在1.2萬美元到1.5萬美元之間,用中歐班列運輸,企業可以節省4/5的運費。
小小咖啡豆通過大通道找到了更為廣闊的大市場。不産一顆咖啡豆的重慶甚至借大通道優勢,成立咖啡交易中心,雲南及東南亞、南亞等亞洲主要咖啡産區的咖啡豆,通過大通道,來到重慶和主要消費市場的歐洲腹地。重慶成為咖啡物流的重要集散地,不僅國內的咖啡企業,越來越多的東南亞及非洲的企業也紛紛加入,形成對全球咖啡産業的輻射和集聚。
經過近兩年運營,在重慶咖啡交易中心註冊的咖啡行業會員已達360多家,覆蓋咖啡種植、收儲、貿易和深加工等全産業鏈企業。截至2018年4月末,重慶咖啡交易中心累計實現咖啡現貨交易額近150億元,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咖啡電子交易平臺。
對咖啡産業而言,中新互聯互通南向通道意義重大。這條通道讓渝新歐國際班列與中南半島、印尼等咖啡産地實現無縫對接,將加速國內咖啡産業的發展,促進國際咖啡貿易新通道的形成。
“以渝新歐為代表的中歐班列已成為我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抓手以及深化與沿線國家務實合作的重要平臺。”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楊麗瓊介紹,渝新歐班列的成功運行,創造和積累了沿線“五國六方”鐵路聯席會議制度、跨國海關國際協調機制、政府引導與市場運作相結合的運作機制、量價掛鉤的聯動機制、獨立自主研發電子鎖和溫控集裝箱等5個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另外,‘渝新歐+’戰略的立體推進,助推重慶市由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向內陸國際物流樞紐轉變,‘水、鐵、公、空’四位一體的國際物流體系已初步形成,基本建成承東啟西、牽引南北、通江達海的物流樞紐及開放高地,帶動了中新示範項目、自貿試驗區、國際郵包、汽車整車、木材、肉類、冰鮮水産品等國家政策和指定口岸先後落戶重慶。”楊麗瓊説。(記者莫艷萍、雷倩倩、伍永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