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崇左産業扶貧強化科技支撐 173名科技特派員覆蓋287個貧困村
廣西日報  2018-05-24 12:47:32

  廣西日報崇左訊 (記者/莫迪)“以後你在進入蠶房前,要換好鞋子,條件允許的話在蠶房外安裝一個水龍頭,洗好手之後再進入蠶房,避免把細菌從室外帶入蠶房內。”5月23日,廣西蠶業技術推廣總站科技特派員夏青,來到天等縣天等鎮盛典村當力屯養蠶戶黃敏的家,把養蠶的方法和注意事項一一交代。

  在崇左,像夏青一樣的科技特派員有173名,覆蓋全市287個貧困村,幫扶覆蓋率100%。

  利用春季甘蔗長勢尚未封行期間套種西瓜是當地農民多年的做法,寧明縣明江鎮利江村那法屯農民今年驚喜地發現,西瓜産量品質都提高了。驚喜來自科技特派員洪日新。廣西農科院園藝研究所無償扶持引進早熟西瓜新品種,並由洪日新全程指導種瓜。

  根據各村種養習慣針對性地引入科技特派員,不但為村民解惑,更帶來新品種新技術,深受歡迎。

  當地以村為單位,根據貧困村産業發展技術需求,選派相對應的科技特派員到貧困村開展無償技術服務,每位科技特派員全年至少服務12次30天。目前,崇左市實現了科技特派員服務覆蓋所有貧困村和主要經濟支柱産業,包括當地建立的合作社均全覆蓋。除了定點幫扶村外,還根據其他貧困村需要實行跨村、鄉、縣服務。

  科技特派員由自治區級、市級、縣級,鄉鎮級構成,實現了四級聯合服務所有種養産業。在服務過程中,科技特派員主要是將最新的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推廣到企業、合作社和農戶手中,幫助和提高農民種養水準。

  2017年,崇左市甘蔗種植415.28萬畝、水果58.66萬畝、蔬菜93.85萬畝,覆蓋帶動約7萬貧困戶實現增收;組建牛羊養殖合作社196個,覆蓋貧困戶2.25萬戶,實現人均增收700元以上。

  不僅如此,當地引入現代農業,推動現代種養産業發展。

  位於江州區新和鎮的廣西大唐現代農業有限公司構樹培育基地,通過自主研發構樹飼料種植,形成了“生態種植+秸稈飼料化利用+種羊繁育+養殖廢棄物處理+有機肥還田”的生態循環農業模式。

  廣西大華農業發展有限公司3萬頭優質肉牛産業化基地,建有5棟種牛繁育牛舍、6棟育肥牛舍,現有存欄西門塔爾牛、新疆褐牛、土黃牛等2000多頭,公司以肉牛産業為核心,以養殖基地為平臺,以養殖農戶為主體,通過逐年擴大産業規模,提升産業扶貧效益,加快貧困村、貧困農戶脫貧致富步伐。

  崇左力推生態立體循環農業,不斷拉長種植、養殖産業鏈,達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企業獲利的目標。同時把生態養殖與脫貧攻堅、村集體經濟發展、鄉村振興等工作有機結合,通過“龍頭企業+貧困農戶”點對點幫扶模式,實現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除蔗糖産業優勢外,崇左市近年産業結構得到很大調整,發展勢頭比較好的還有火龍果、澳洲堅果、肉牛養殖等産業。

編輯:唐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