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日報三江訊 (記者/韋繼川)利用5年時間,融資6億元,推進36萬畝新品種油茶種植。日前,記者從三江侗族自治縣了解到,該縣從2016年開始大力實施油茶品改“5636”扶貧工程,通過以獎代補的方式幫助群眾實施優質高效油茶林品改,不斷增強貧困戶自我發展能力,到2020年實現貧困戶人均1畝高效油茶。
為了把油茶優勢轉為幫助貧困群眾脫貧的方式,該縣在實施油茶品改“5636”扶貧工程過程中,貧困戶實施油茶品改每畝補助2750元,強化撫育每畝補助1800元,新種植油茶每畝補助1750元。對“砍老換新”(砍老茶樹,換新品種)的農戶,在補助苗木和人工費的基礎上,每年再發給茶油補貼250元,連續發4年,直到新樹産油。為解決油茶産業發展起步的資金瓶頸問題,該縣從農行柳州分行融資6億元,給油茶種植戶提供撫育、品改、新植、肥料等補助。
今年入春以來,該縣四家班子領導帶領6040名扶貧幫扶幹部深入各幫扶聯繫村屯開展油茶品改“春風行動”,全縣15個鄉鎮162個行政村,組建了由駐村第一書記、村“兩委”幹部、村帶富黨員、經濟能人等成員組成的162支油茶品改勞動服務隊,幫助部分老弱病殘、長期外出務工的、缺少勞動力的貧困戶種植油茶,確保完成今年目標任務。目前,油茶林覆蓋全縣15個鄉鎮的86個貧困村,貧困戶開髮油茶産業覆蓋率已達79.3%。油茶品改備耕面積達2.8萬多畝,完成優質高效油茶林種植面積3557.2畝。與此同時,實行“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經營模式,進行産業化經營、標準化生産、集約化管理,引導支持貧困戶“抱團”共創産業致富。全縣已建立有油茶品改示範基地10個,示範面積3萬畝,1790戶貧困戶參與合作社分紅經營,4869多戶貧困戶實施村屯聯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