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片茶葉振興一個鄉村 ——三江布央村發展茶産業的啟示
廣西日報  2018-05-25 10:33:26

  【八桂大地-柳州】【金融投資】【園區建設】(內容頁標題)一片茶葉振興一個鄉村 ——三江布央村發展茶産業的啟示(首頁標題)一片茶葉振興一個鄉村

  布央茶園一瞥。 龔普康/攝

  廣西日報記者 韋繼川 通訊員 于鐘平

  如果説,1988年,村民吳運雄帶頭在仙人山上種下第一棵茶樹,是三江侗族自治縣布央村發展茶産業的“火種”,那麼到如今,這“星星之火”已呈現“漫山紅遍”的景象,憑藉種茶走上致富路,2017年,布央村人均收入達1.5萬元。

  布央村開啟先河,30年時間,三江先後涌現八江、同樂、獨峒、良口4個萬畝茶葉大鄉和布央、八協、七團、思歐、高露等20多個千畝茶葉生態村。目前,全縣茶園面積已發展到17萬多畝,排在廣西茶葉主産縣前列,茶葉已發展成為當地農業農村增收致富的支柱産業。

  一片茶葉如何振興一個村莊?布央村茶産業發展之路帶給我們很多的啟示與思考。

  A 粗放型向高品質多元轉變

  30年前,布央村在桂林茶葉科學研究所指導幫扶下,踏上發展茶産業征程。從最初的280畝到如今3700多畝,增長了10多倍。2017年,全村603戶2851人,戶戶種茶,從業人員1218人,茶葉成為農民收入主要來源。

  30年來,該村從種植到加工,再到融入旅遊,茶産業從粗放型不斷向高品質多元化轉變。1990年,建成第一個村集體茶葉加工廠;1998年,大規模引進新品種推廣新技術;2002年,開始涌現本土企業家,大力引進設備發展加工廠,提升加工工藝水準,産業規模快速發展。目前,全村有茶葉公司、合作社6家,市農業龍頭企業2家,自治區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2家,制茶技工85人。2家企業通過QS認證,註冊商標5個。

  近幾年,布央村陸續投入約2000萬元建設現代特色農業,重點在基礎設施建設和科技水準提升上,如推廣水肥一體化、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智慧清潔機械化生産線等。同時,積極探索茶旅融合發展道路,2015年,布央村成立三江布央古茶園投資旅遊有限公司,吸納村民股金48萬元,土地股權面積30萬平方米。多年來,國家陸續投資960萬元,建設環村産業路16公里、旅遊景點多處;2017年,縣文旅公司投入專項資金8000萬元,開展4A景區建設。今年5月3日,仙人山景區入圍國家4A景區。

  該村黨總支書記謝勳庭介紹,布央人採摘片片茶芽,換成張張人民幣,砌成棟棟磚房;茶産業發展壯大並取得成功,為布央人抹去了“達沙馬尾都一樣,程牛布央半乞丐”的歷史傷疤。

  B 生動實踐可看可學可複製

  布央村茶産業的發展過程,是習近平總書記鄉村振興戰略理念的生動實踐。

  從1988年起,在縣人武部、開發辦等單位和桂林茶葉科學研究所的幫助下,布央開發了高山雲霧茶場,創辦茶葉加工廠。種茶、採茶、制茶不但成為每一個布央村民最基本的生存技能,也極大改善了村民生産和生活條件。

  創業之初,縣人武部多次組織該村民兵、青年骨幹和當地信貸幹部到區內茶葉基地、桂林茶葉科學研究所參觀考察學習,或採取以工代訓的形式,跟班學習茶葉種植、管理、加工、包裝、行銷等方面的技術技能及先進經驗。他們學成歸來後,均成為科學種茶能手,在生産上發揮模範帶頭作用。當地政府還邀請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湖南農業大學、安徽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的知名專家到本地開展茶葉品種繁育、種植、加工、行銷等方面的技術指導。

  此外,布央人積極參加各級各類茶事活動,推介布央茶葉,多次在全國、全區茶葉評比中獲獎,使布央茶葉在業界聲名遠揚。

  在深度挖掘侗族文化,提升民俗人文風情的同時,布央茶産業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茶+燈+黃板+生物有機肥(生物農藥)”農業生態模式和病蟲害綠色防控等先進科學技術,逐步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升級。2015年,布央創建廣西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範區,2017年獲得自治區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範區(五星級)認定授匾。這些年,布央村始終堅持生態發展的理念,茶園變公園、農民變老闆、農家變酒店、農村變樂園,實現了“農民不出門、收入快速增”的目標。

  布央村茶産業發展到今天,也得益於村黨組織發揮了壓艙石的重要作用。當年,為了發展種植茶葉,村裏以放電影形式組織村民召開動員會,入戶做思想工作,但群眾在思想上還是扭轉不過來,有些村民甚至説:“我們都指望著那幾棵油茶樹榨油作為來年的油錢呢……”最後,村裏組織青年民兵、共青團員開挖種植茶葉,並以出工一天獎勵一把“三洋”牌鋤頭作為勞動報酬。全體布央人在黨組織的堅強領導下,“橫下一條心”跟黨走、聽黨話,發揚“咬定青山不放鬆”的艱苦創業精神,一代代人把茶産業做大做強。

  布央村的生動實踐,為我區實施鄉村振興提供了可看可學可複製可推廣的示範樣板。

  C 補短板促産業健康大發展

  當然,布央村茶産業發展也同樣遇到諸多問題。

  布央村依託秀美的茶園風光、自然景觀及民俗風情入圍國家4A旅遊景區,已形成了一定的接待能力,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客前來體驗和觀光。

  然而,與之相配套的軟硬體設施有待提升。如何將傳統的百家宴、侗族大歌、蘆笙踩堂等侗族民俗文化和茶旅文化表演相融合,讓遊人盡情體驗茶葉採摘、製作、品嘗樂趣的同時,深切感受侗茶文化的豐富內涵,還有待探索。

  其次,尚未打造出獨特的布央茶旅産品。就目前而言,布央茶産業還存在茶葉品種單一,種植技術不夠精,茶葉加工技術有待提升,品牌知名度不夠響和茶産品精深加工弱等突出問題;“布央茶”的滋味風格沒有鮮明形成,産品品質還需進一步提升,這些短板一定程度上制約著産業提質增效。

  有關專家建議,一要進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政府每年應安排一定資金支持低産茶園改造,設備設施的更新改造及技術改造等。二要持續優化生態空間,保護自然環境,打造和開發一批國家地理標誌産品,選育培養一批優良土特産品品種,提高産品品質標準,增強産品競爭力。三要運用新模式助推茶旅融合發展,把農村的土地、林權、房屋等資源及相關扶貧資金盡可能量化為股份,以參股的形式,讓群眾獲得長期穩定的收入,有效推動布央乃至該縣茶旅融合持續健康大發展。

編輯:唐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