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大學生“牛倌”如何帶動貧困戶養牛?
新華社南寧6月19日電(記者夏軍、覃星星)青山綠水間,一頂頂藍色大棚外表裝飾得如童話裏城堡一般,分外惹眼。走近再看,是牛棚。
6年前,碩士研究生畢業的楊遠澄,來到廣西上林縣山區農村創業,搭起這些牛棚養牛。在他的帶動下,這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17%的貧困戶跟著他養牛,養牛成為當地重要扶貧産業。
走進楊遠澄的牛棚,很難聞到普通養牛場散發的臭味。楊遠澄説,他們以科學方法養牛,場內牛棚、牛體、産房等定期消毒,牛食用的是特意從鄰省貴州選購運回的酒糟,還有中草藥、玉米稈等。
“我們定期給牛放音樂,還有專人定期給它們洗澡、按摩。肉牛通過互聯網銷售,每公斤售價可達200元左右,價值相當於普通農家小黃牛的4倍。”楊遠澄説,如今全縣3000多貧困戶參與養牛,佔全縣貧困戶總數的17%;87個合作社跟著他養牛。
為何有如此多貧困戶選擇跟著他養牛呢?
2012年,從廣西大學商學院畢業的楊遠澄看好了養牛這一行業。“廣西山水好、無污染,只要培育出好牛肉,打好品牌,肯定大有可為。”楊遠澄説。
他在生態優美的上林縣白圩鎮朝韋村建起養殖場,引進了200頭牛犢。好生態裡長出的牧草、玉米稈以及穀物飼料,使養殖的牛肉肉質香嫩、營養豐富,出欄的肉牛十分暢銷。楊遠澄將牛肉註冊了“廣西山水牛”商標。“七八千元的牛犢,養殖幾個月後每頭售價近兩萬元。”楊遠澄説,看到利潤比較可觀,隨後他將養牛的規模擴大至1000多頭。
富了不能忘鄉親,楊遠澄決定帶動貧困戶養牛脫貧。2015年開始,在當地政府推動下,許多鄉村成立農業合作社,他們利用5萬元的貼息貸款,由楊遠澄的公司幫助購買牛犢,集中在合作社養殖,出欄後,由楊遠澄的公司回購,貧困戶領取分紅。
貧困戶們很快嘗到“甜頭”。來自白圩鎮石塘村的韋忠勇2016年3月份開始養殖山水牛,今年已經實現脫貧。“第一年養了6頭,年底就有5000元分紅。如今我在合作社裏上班,每個月還有2400元左右的工資,家裏之前被當作廢物扔掉的玉米稈、甘蔗尾葉、花生葉子等,現在都可以賣到200元一噸。”韋忠勇説。
合作社養殖的肉牛,楊遠澄承諾全部回購,且比市場價每公斤高1元錢,合作社也可自銷。這增添了不少農戶的信心。
白圩鎮鎮長韋小波告訴記者,隨著示範效應日趨明顯,“今天我養牛,明天牛養我”正成為當地許多村民尤其是貧困戶的共識。
為調動貧困戶積極性,楊遠澄還推行“認養扶志”扶貧模式:由社會資本出資1萬元,認養一頭“扶貧牛”,一年後公司退還本金,並贈送部分牛肉;而被幫扶的貧困戶將獲得公司提供的一頭價值5000元牛犢。
“前提條件是,貧困戶每年負責種植或自行收集價值6000元以上草料,銷售給合作社或龍頭企業。”楊遠澄説,這是為引導貧困戶靠勤勞脫貧致富,避免“等靠要”思想。
這一扶貧模式很受合作社和貧困戶歡迎,已有46個合作社、1000多戶貧困戶報名。“到2020年,廣西山水牛養殖規模可達5萬頭以上。”楊遠澄説,下一步還將建設山水牛現代産業園,推進農旅結合發展,讓“廣西山水牛”成為廣西的一張新名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