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日報記者 周 映 通訊員 謝鴻宏
從靖西市出發一個多小時,車子便在一條石渣鋒利的上坡路口停下了,接下來只能靠腳力。爬完這個坡,下到坡底,再拐一個大彎,就是53歲的李天貞打小生活的地方——果樂鄉大會村弄桑屯。
屯裏只有兩排木瓦房,住著12戶壯族村民,祖祖輩輩靠在石頭山坳裏硬生生開鑿出來的一小片薄地生活。弄桑屯沒有水田,只能種點玉米糊口,不要説買米經濟上不划算,單是搬運回來就很費力。村民們好不容易種點果樹或是養點牲畜,也因交通不便賣不起價錢,行路難、飲水難、就醫難、教育難的深度貧困像座座翻越不過的大山壓在村民的心口上。
然而,瘠土也播種希望,困頓也生長夢想。年收入不足千元的村民們每一個夢想都與渴求脫貧致富的好生活有關。李天貞也不例外。
李天貞的家,算不得一個完整的家,一個人帶著3個孩子,當爹又當媽。他妻子2002年罹患精神病,2011年病逝,鉅額醫療費讓這個本就貧寒的家庭陷入了困苦的沼澤地。再加上要供養3個孩子讀書,李天貞老是為錢發愁。
他也不敢外出打工,怕門一鎖,3個孩子週末無家可歸。單靠著石頭縫裏栽種的近4畝柑橘勉強維持生活。平日裏,陪伴貧苦又孤單的李天貞最多的,是圈養多年的一匹老馬,也是李天貞最為珍貴的搬運物資進出山的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在弄桑屯苦了大半輩子的李天貞不敢談夢想,他怕只是做夢。
然而,讓李天貞做夢也沒有想到的是,隨著2016年國家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的展開,沉寂的弄桑屯熱鬧起來,不斷有搬遷安置專責小組的同志上門來,入戶評估、建檔立卡、測量計算……很快,李天貞就得知自己一家將搬遷到地處靖西市黃金地段的老鄉家園移民安置小區,過上城裏人的生活,弄桑屯也將作為市拆舊試點。
就在他擔心離開老屋故土無法立身時,上門探訪貧困戶的靖西副市長閉鴻飛又親自到他家裏來做思想工作:“你不要顧慮,老鄉家園不但一樓有市政府引進的扶貧車間,還配套了1000多畝、200-300家企業、1萬多個工作崗位的産業園,保證每戶搬遷貧困戶家庭至少有一人就業。單是我們目前在建的老鄉家園邊貿商品落地加工園建成投産後,就將直接解決3000人的就業問題,間接就業約6000人。像你這樣年富力強的移民,只要勤勞肯幹,一天可掙上百元,脫貧致富真的不是夢。”
然而,自老鄉家園2017年6月開工以來,受喀斯特地貌影響,項目建設就頻頻遭遇溶洞、暗河、流沙等不良地質,樁基崩塌不成孔,項目進展緩慢。
想著嚴重滯後的工期,靖西市易地扶貧搬遷專責小組的同志們寢食難安。閉鴻飛作為分管領導,帶著工作人員長駐老鄉家園工地,實地查看施工情況,督促倒排工期,現場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中的種種難題,全方位跟蹤進度,提高施工效率。
為了搶回滯後的工期,靖西市易地扶貧搬遷專責小組的同志們和施工方一道戰雨天、搶晴天,奮力苦戰每一天,加班加點,邊建築邊裝修,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按照4天一層的目標,努力加快工程進度。進場設備必須確保最好的;做好周邊群眾工作,堅持三班倒、人停機械不停;每棟樓增加一個施工電梯,原本用兩套模板就可以澆頂,現在改用6套模板搶工期;白天主體施工,夜間澆水泥灌漿,無縫銜接工序;磚、混凝土等建材需求量大,供應緊張,就集中全市資源,多方協調重點保障;加快施工方和檢測單位的工作對接,杜絕因工作面清理不凈等任何人為因素帶來的時間延誤;在重大節假日民工緊張的情況下,不惜高價確保施工人數和進度……
目前,老鄉家園32棟安置樓,已入住2棟,安置易地扶貧搬遷1180戶4961人,已封頂14棟,其餘正在加緊施工建設,力爭在2018年底基本竣工。
有多少個節假日是在工地上度過的,閉鴻飛和靖西市易地扶貧搬遷專責小組的同志們數不清,有多少感情賬是欠著父母愛人孩子朋友的,他們説不清。他們心裏清楚的是,李天貞等易地扶貧搬遷貧困戶無一不盼著早日搬進新家園,早日開啟脫貧致富的新生活,早日實現一個又一個新夢想。為此,他們不敢有一點鬆懈,擼起袖子加油幹,誓要搶回滯後工期,誓要完成年度易地扶貧搬遷任務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