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産業乘“東風” “帶火”貧困村
——玉林脫貧攻堅“三年行動”計劃觀察
産業扶貧是打贏精準扶貧攻堅戰的根本保障,是實現“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的關鍵舉措。據統計,玉林市有18萬貧困人口需要依靠産業扶貧脫貧。
今年要實現8.4萬個貧困人口、132個貧困村脫貧摘帽。圍繞這一目標,該市按“三年行動計劃”制定了對全市22.8萬人未脫貧戶分年度分措施計劃,確保該市2018-2020年脫貧任務順利完成。到2020年,全市貧困縣、貧困村全部摘帽,所有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該市大力推進産業扶貧,乘著産業扶貧的“東風”,通過龍頭企業帶動、旅遊扶貧帶動、電商扶貧帶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截至今年6月,全市累計發展國家級農業産業化重點龍頭企業4家、自治區級32家、市級210家,累計輻射帶動了4萬多貧困戶脫貧致富。
龍頭企業帶動産業發展
7月10日一大早,北流市新榮鎮扶中村村民楊利芹來到自家種植的富硒水稻田,望著金燦燦的稻穀,他高興地説:“在龍頭企業帶動下,我家種植的是‘金水稻’,去年就摘掉了貧困帽子,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
楊利芹曾是村裏的貧困戶,從去年起。在北流市偉民米業有限公司的帶動下,他種植了4畝富硒水稻,每畝收入2850元,比原來種植普通水稻增收1000多元。“公司免費給農戶提供水稻種子、肥料、農藥等生産物資,統一播種收割和銷售。這種産業扶貧發展模式對種植戶幫助非常大,解決了貧困戶資金、技術和銷路問題。”楊利芹説。
北流市萬畝富硒水稻種植示範區特色産業扶貧項目,主要以北流市偉民米業有限公司為龍頭,通過“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發展模式生産有機富硒水稻,目前種植面積已經達4700畝,帶動3362個農戶參與種植,其中貧困戶109戶。
“龍頭企業一頭連著市場,一頭連著農戶。”玉林市扶貧辦副主任李小鷹説,通過龍頭企業帶動,貧困戶能夠根據市場需求生産經營,實現增産增收,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
該市大力推進産業扶貧,以産業發展為支撐,重點引導和推進龍頭企業帶動作用,推行“龍頭企業+示範區+農戶”“龍頭企業+基地+農戶”“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農戶”“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等模式,取得了較好的效益。截至今年6月,全市龍頭企業已經帶動了4萬多戶貧困戶脫貧致富。
該市創建現代特色産業扶貧示範基地,通過基地帶動、務工帶動、訂單帶動、土地流轉、企業分紅等方式,輻射帶動貧困戶脫貧。目前,全市示範區帶動農戶19.27萬戶,其中貧困戶3.42萬戶。
旅遊扶貧“帶火”貧困村
旅遊與扶貧結合相得益彰。許多景區在開發過程中自覺帶動貧困村發展,讓村民受益,達到了“開發一個景區,帶火一片貧困村”的效果。
陸川縣沙坡鎮仙山村曾是一個貧困村,如今變成了景區,一年接待遊客達130多萬人次,成功摘貧困帽。
仙山村屬於廣西旅遊扶貧示範村,在脫貧攻堅中,該村推進謝仙嶂旅遊項目建設,帶動村民參與旅遊開發、旅遊商品生産、農家樂建設。去年村集體經濟增收35萬元,60戶貧困戶已經脫貧致富。
旅遊扶貧“帶火”了貧困村。據介紹,通過“景區帶村”“旅遊專業合作社+農戶”“農旅融合”帶動、“互聯網+旅遊”帶動等四大旅遊扶貧型,不少貧困村變成了景區,貧困群眾變成了旅遊從業者,農産品變成了旅遊商品。
“通過旅遊扶貧,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産業,能夠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廣西銅石嶺旅遊發展集團副總裁何德成説,北流市民安鎮的銅石嶺國際旅遊度假區開發以來,大力發展農業觀光産業園、農家樂、農家賓館等配套項目,讓貧困戶直接參與鄉村旅遊經營、接待服務,解決當地貧困戶的就業問題。
依託玉林市美麗的鄉村田園風光,該市通過農業休閒基地建設、農業養生種植基地建設、農副産品開發等主要形式,推動旅遊業和農業、旅遊業和林業的融合發展。同時推進了星級鄉村旅遊區、星級農家樂的創建,促進了鄉村旅遊健康快速發展。今年,全市共有54家鄉村旅遊企業申報創建自治區四星級以上鄉村旅遊區,通過星級鄉村旅遊區的創建,提升全市鄉村旅遊的整體發展,提高鄉村旅遊的吸引力,促進貧困群眾增收脫貧。
電商扶貧帶動村民創業就業
7月6日,在北流市沙垌鎮雷衝村,已經做電商3年的劉良源在自家百香果收購站忙著給客戶發貨。“從村裏的貧困戶那裏收購百香果,再銷往廣東、湖南等地,每公斤8元,一個月可以銷售3000多件。”劉良源説。
“通過電商扶貧,網上銷售百香果,不但增加村民的收入,還帶動了更多的貧困戶創業就業。”沙垌鎮黨委書記羅雅文介紹,該鎮種植百香果超過萬畝,並建成了百豐匯百香果種植示範基地。該鎮把百香果這一特色優勢産業作為推進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走出了一條“公司+基地+農戶+電商+觀光”的特色農業道路。
許多貧困村由於交通條件、市場信息等因素限制,不少優質的農産品“養在深閨人未識”,形不成品牌,賣不出好價錢,農民致富出路少。通過電商平臺,可以大量節省人力、物力,減少中間環節,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帶動農民增收,促進創業就業。
玉林市興業縣推行“農村電商+産業扶貧”模式,成立了電子商務産業園。以搭建電商平臺為發力點,對農副産業進行統一包裝,以品牌效應實現農副産品的優化升級,並在全縣13個鄉鎮建立“淘農村”服務中心,建立電商服務體系,為農村電商創業致富“架橋鋪路”,讓貧困戶融入電商産業中來,實現自主創業增收。“淘農村”自運營以來,共完成銷售額1700萬元,其中農特産品網絡銷售額達780萬元。
“我加入了一家以桑葚果生態觀光采摘種養園為主體的專業合作社。該社通過電商扶貧帶動貧困戶致富,除了分紅,還能在家門口就業,每年增收500多元。去年我家也摘掉了貧困帽子。”玉林市福綿區新橋鎮永定村村民黃麗芬説。(記者 閉初健 通訊員 甘猛棠 原文編輯:諶怡秋 覃華倩(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