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擔當全國最大儲備林區新使命 ——廣西“政銀企”合力建設國家儲備林紀實
廣西日報  2018-07-20 10:12:44

  原標題:擔當全國最大儲備林區新使命 ——廣西“政銀企”合力建設國家儲備林紀實

  擔當全國最大儲備林區新使命 ——廣西“政銀企”合力建設國家儲備林紀實

  七坡林場這片206畝的國家儲備林,採取尾巨桉與紅錐、格木、閩楠、香梓楠、火力楠、灰木蓮、台灣榿木等多個鄉土珍貴樹種混交方式,2014年12月種下尾巨桉、2015年5月種下鄉土樹種,形成近自然化的異齡復層林,經營目標是培育直徑40釐米以上大徑材。謝彩文/攝

  李孝忠 張 雷 劉達峰

  在廣西國有七坡林場,有一片2667畝的混交林。2014年,林場在原有的尾巨桉純林裏,採取砍一留一的方式,套種補植米老排、火力楠、紅錐等鄉土珍貴樹種。2015年,這片林子被納入國家儲備林項目,計劃培育20年的尾巨桉大徑材和60年的鄉土珍貴樹。屆時,1株尾巨桉的價值,按現在市場價格,可達四五千元。林相也將實現近自然化,高樹低灌錯落有致,生物多樣性更加豐富。

  2015年以來,全區各級林業部門利用國家開發銀行300億元專項貸款,在全國率先啟動國家儲備林項目,逐步將全區1/8以上的森林變成長週期經營的優質大徑用材林。據統計,目前全區累計完成國家儲備林建設及劃定680多萬畝,佔廣西規劃總規模2800萬畝的近1/4;累計投入資金70億元以上,佔廣西規劃總投資380億元的近1/5;實施面積、建設進度和投入資金均居全國首位。

  高位推動:頂層設計部門擔當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準不斷提高,我國木材需求持續剛性增長,對外依存度高達50%以上,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為了解決木材供需矛盾,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國家儲備林建設,2013年、2015年、2017年三個年度的中央1號文件和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都提出加強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建立國家用材林儲備制度等要求。國家儲備林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決策,成為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的重要內容和載體。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把國家儲備林建設列為“十三五”規劃重點工程,將廣西作為先行先試地區重點支持。自治區黨委、政府每年安排財政專項資金配合實施。2015年12月,自治區政府與原國家林業局、國家開發銀行簽訂《共同推進廣西國家儲備林項目建設合作協議》,一期項目利用國開行中長期貸款100億元,按2:3:5的比例營造珍貴樹種、松杉桉等長中短週期的國家儲備林750萬畝,投資規模在廣西林業發展史上前所未有。

  自治區林業廳牽頭組織編制《廣西壯族自治區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規劃》,成立專門機構具體負責,並擔任國儲林建設廳際聯席會召集方,統籌協調全區項目建設。

  “廣西的國家儲備林項目成功整合中央、地方資金以及金融、社會資本投入林業建設,使廣西林業從低投入低産出、發展短輪伐速豐林為主,向高投入高産出、發展長週期大徑材和珍貴用材轉變,有力地促進了林業的高效可持續發展,助推了優勢産業壯大和脫貧攻堅。”自治區林業廳廳長黃顯陽介紹説。

  有序實施:政府主導金融支撐

  作為全國人工林面積最大的省(區),廣西林木綜合生長率相當於全國平均水準的2-3倍。2017年,廣西木材産量3059萬立方米,佔全國木材總産量四成以上,比排名第2的省份多出近3倍。

  規模最大、投資最多的國家儲備林項目首先落地廣西,森林經營由此從短週期向長週期轉型,從小徑材向大徑材轉變,從重數量向重品質轉化。

  國家儲備林建設規模大,資金需求多,管理要求高,需要政府“有形之手”強力主導和大力推動,需要“政銀企”同頻共振。作為項目主管部門和具體組織者,自治區林業廳不定期牽頭召開廳際聯席會議,協調解決重大事項;聯合投貸主體國家開發銀行廣西分行、統貸主體廣西林業集團共同制定項目管理辦法和資金管理辦法,明確各方分工,規範項目管理。項目實施以來,自治區林業廳除編制規劃、協調各方外,還開展項目建設技術指導、人員培訓、監督檢查等工作,協調落實財政補貼、財政貼息及林業扶貧配套措施。2017年,自治區林業廳組建廣西國控林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進一步拓寬林業投融資渠道,加快推進國家儲備林項目建設。

  作為貸款方,國家開發銀行廣西分行制定詳細的放款、還款、用款、資金申請、審批及撥付流程,指導監督項目貸款資金安全高效使用。

  作為自治區級統貸主體,廣西林業集團負責指導和管理各用款人履行職責,審核各用款人項目申請、貸款資金提款申請等工作,協調和監督用款人按時償還項目貸款,支付利息,推進項目有序實施。

  截至目前,全區共利用國家開發銀行貸款50億元,13家自治區直屬國有林場和廣西華嶺林業股份有限公司、廣西林業集團等共營造國家儲備林280萬畝;新建林區公路1353公里、維修1.5萬公里;新建防火線(林帶)2400多公里、簡易管護房4100多平方米;提供社會用工量340多萬個工日,農民勞務收入約9億元,林農林地租金總收入約2億元。

  多路推進:三大效益統籌兼顧

  國家儲備林“長”什麼模樣,具體採取什麼途徑來建設?自治區林業廳副廳長陸志星介紹説有三種方式:一是新植集約林,二是改培低産林,三是撫育提品質。

  “新植集約林”強調良種良法,珍貴樹種、鄉土樹種、速豐林並舉,採伐期長、中、短結合,以培育大徑材為目標。“改培低産林”主要通過間伐套種實施,對於亞健康狀態的桉、松、杉等樹種單一用材林,採取混交方式,有計劃間伐後科學補植套種其它優良樹種,逐步恢復生物多樣性,重點優化水源地、河庫區、通道兩側、旅遊景區及生態脆弱地區的森林結構。“撫育提品質”通過加強撫育管理提升森林品質和蓄積量,改變重造林輕管理的粗放方式,借助貸款投入強化除草、追肥等撫育措施,搞好林區道路建設和維護。

  三種方式建設國家儲備林,著眼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共贏,注重中大徑材、珍貴樹種與速豐林的科學搭配,既能“以短養長、還貸無憂”,又能“為國儲材、高效持續”。

  廣西林業集團副總經理彭發基介紹説,國家儲備林按森林可持續經營規律,從培育小徑材轉向儲備大徑材,從短週期經營轉向長週期經營,有效地統籌兼顧了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據測算,GDP每增長一個百分點,木材需求量會增長0.61個百分點。我國未來木材需求年均增長率約為4.58%,供給總量不足和結構性矛盾將長期存在。廣西總規模2800萬畝的國家儲備林基地建成時,全國儲備林提供的優質木材,將有近半出自廣西,為維護國家木材安全提供資源保障。

  國家開發銀行專門為國家儲備林建設設計金融創新産品,貸款期長達27年,前8年寬限期內只付利息不還本,貸款最早第9年開始償還,利率為基準利率。財政貼息的同時還給予造林和撫育補貼,政策性森林保險全覆蓋。長週期還貸的“綠色金融”産品設計,目的正是鼓勵長週期經營森林,從而減少短週期採伐對環境造成反復干擾和週期性破壞。

  國家儲備林項目還配合“美麗廣西”鄉村建設、樹種結構調整等自治區重點工作推進,與高峰森林公園、七彩七坡、環首府南寧森林休閒旅遊圈等城市生態建設有機銜接,讓八桂大地更綠、生態更好、城鄉更美。

  二期項目:全力服務脫貧攻堅

  目前,自治區林業廳正在全力推進的國家開發銀行貸款國家儲備林二期項目,把服務脫貧攻堅作為主要目標,在建設區域上安排深度貧困地區和生態脆弱地區,在就業安排上吸納有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在收益分配上增加貧困戶資産收益、股權收益和造林管護等勞務收入。

  國家儲備林二期項目由國家開發銀行貸款200億元,主要投放縣市農戶及私營造林大戶,按一期林種長中短週期比例營造1350萬畝國儲林。相關項目主要採取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林權抵押貸款等融資模式開展。對於政策性和公益性較強的林業項目,各縣(市、區)優先採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

  項目涉及14個設區市72個縣(市、區),造林主體涵蓋國有林場、造林大戶(企業)和林農等多种經濟實體。初步測算,二期項目預計生産木材1.1億立方米,生態服務功能總價值650億元,受益貧困人口約100萬,直接惠及12萬建檔立卡易地扶貧搬遷人口。

  目前,廣西國家儲備林構建了項目實施與貧困戶增收脫貧的利益聯結機制。前期通過雇請貧困人口參與營造林活動,以持續3-5年的工資收入作為短期改善生計的主要支撐渠道,初步估算項目建設總投入的50%以上將轉化為勞務收入。中期通過支持林區周邊貧困村屯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和林業生態建設,持續改善貧困村生産生活環境。後期適度支持木材加工、油茶等産業發展,營造企業帶大戶、大戶帶貧困戶、千家萬戶參與林業産業發展的新局面。同時,按照一定標準從項目收入中提成,用於支持搬遷人口及其他貧困人口脫貧。經初步預測,二期項目每年可提供約1584萬個工日,安排約6.33萬個勞動力就業,投工投勞增收約17.42億元,産生林地租金約6.86億元。

  “國家儲備林項目貸款期限長,利率優惠,財政據實貼息,政策性森林保險基本全覆蓋,政策和資金優惠力度前所未有。我們將繼續搶抓機遇、乘勢而上、順勢而為,努力將國家儲備林打造成林業生態建設的精品工程,為子孫後代留下綠水青山,為國家未來儲備優木良材,讓人民群眾增添更多獲得感。”黃顯陽對此充滿信心。

編輯:唐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