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從小作坊做到大企業 ——記玉林市富英製革有限公司創始人龐富英
廣西日報  2018-07-26 13:30:37

  廣西日報記者 唐群峰

  30多年過去,已是花甲之年的龐富英仍清晰記起,那年在小屋作坊裏與一摞摞腥臭的生牛皮豬皮同處一室的艱難日子。

  玉林,這座“創業之城”流傳著許多白手起家的故事。龐富英的故事,則是其中最具傳奇色彩的一個。

  龐富英于1958年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那一年,正好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

  龐富英的經商天賦早早顯露。8歲時到圩鎮上賣蒜、賣掃帚,10歲時到山上採集野果,用小竹筒分裝起來賣給學生。結婚後,她率先種植經濟作物,並用賺來的錢買了村裏第一輛摩托車、拖拉機。

  上個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春風吹拂,鄉鎮企業如雨後春筍般生長,玉林成為廣西民營經濟發展最活躍的地區。

  龐富英的心被激活,決定“洗腳上田”。1984年,她和丈夫賣掉拖拉機,東湊西借籌集了一筆錢,跟人合辦製革廠。但經驗不足導致投資失敗,製革廠倒閉,她還背上了債務。

  無奈之下,龐富英跟丈夫包山伐木,辛苦近兩年才還清欠賬。之後,她決心重新創業,跟丈夫來到欽州市浦北縣,租了一間約20平方米的單間做製革作坊,一家人吃住也在裏面。白天她和丈夫進村收購豬皮牛皮,晚上熬夜加工。每晚,他們就聞著屋裏生皮料的腥臭入睡。

  艱苦運轉一年多之後,龐富英找到浦北國營製革廠合作,租借工廠晚上休息時段的機器設備處理皮革,一幹就是7年。

  1994年,各地鄉鎮企業高速發展。龐富英帶著積累多年的資金和技術回到玉林,再向銀行貸款200萬元,開辦了富英製革廠。

  憑藉勤奮、誠信和過硬的産品品質,富英製革廠迅速打開了市場,並通過外貿公司成功出口到意大利。1998年,龐富英抓住改革機遇,成功申請到了企業進出口權。此後,富英製革廠飛速發展,目前已是西南地區規模最大的製革企業,員工800多人,年加工豬皮400萬張,産品遠銷歐美。

  龐富英的誠信有口皆碑。交貨時,無論皮料價格是否上漲,她都會按原來協議價賣給客戶;到了銀行還貸日,她從來不拖後一天;繳納稅款時,她從來不少一分。到目前為止,她總共繳納的稅款超過1.5億元。

  龐富英樂善好施。多年來,她捐贈了1000多萬元用於扶危濟困、助學助殘、修路修橋等,是玉林知名的愛心企業家。

  “今年是自治區成立60週年,我也正好是60歲。幾十年來,我的事業都是跟隨著自治區民營企業發展的腳步一起前進。能參與到這個偉大的歷史進程中,我感到無比自豪!”龐富英説。

編輯:唐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