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桑蠶業已成為河池宜州區鄉村振興主導産業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2018-07-28 17:05:48

  國際在線廣西頻道消息:7月27日,據河池宜州區農業局消息,截至目前,宜州蠶種發種量達91.5萬張,鮮繭産量達2.87萬噸,産值達15億元以上。另外,據統計,截至2018年6月底,該區桑園面積達36.19萬畝。2017年以來,白廠絲産量為4550噸,坯綢産量為295萬米,絲綢企業總産值達22億多元,白廠絲産量、繭絲綢加工能力繼續保持廣西縣域第一。桑蠶業儼然成為了宜州區鄉村振興的主導産業。

桑蠶業已成為河池宜州區鄉村振興主導産業

繅絲車間

桑蠶業已成為河池宜州區鄉村振興主導産業

劉三姐桑蠶高效生態産業(核心)示範區大蠶養殖基地

  宜州區桑蠶産業發展成果喜人,這是怎麼做到的呢?近年來,該區強力推動桑蠶産業轉型升級,推動種桑養蠶、繭絲綢加工、物流銷售各環節無縫銜接,並不斷加大對群眾種桑養蠶的幫扶力度。此外,以“建設循環示範基地、打造中國絲綢新都”為戰略目標,宜州區圍繞“提品質、強品牌、增品類、優産業、富民生”的發展思路,推動桑蠶産業轉型升級。

  圍繞推動桑蠶繭絲綢産業轉型升級,宜州區大力實施“優繭工程”,建設高産、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桑蠶優質原料繭基地。據悉,目前宜州已建成優質原料繭基地14個,基地面積達4萬多畝。該區的劉三姐桑蠶高效生態産業(核心)示範區已被認定為“廣西四星級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範區”,引進了壯歌繭絲綢有限公司、嘉欣絲綢園等一批新企業、新項目。

  在延長産業鏈、提高附加值方面,宜州區積極推動種桑養蠶、繭絲綢加工、物流銷售各環節無縫銜接。近年來,該區培育蠶桑繭絲綢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12家,鮮繭上車率達92%;採取“企業(公司)+協會+基地+農戶”的生産模式,培育和扶持蠶桑絲綢類農民專業合作社36家;建成繭絲綢企業科技孵化中心1家,蠶桑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為主的企業15家,蠶桑資源綜合利用能力連續十多年保持廣西縣域第一。2017年,蠶絲被、絲綢等相關産品網上交易額達5000多萬元,重點繭絲企業在杭州、南寧、桂林等地均開有實體店。

  該區成立桑蠶産業發展領導小組,每年投入1000萬元資金建設循環示範基地、扶持桑枝食用菌生産及蠶桑資源綜合利用;5年來通過各種渠道撬動社會資金近25億元投入桑蠶産業;聘請國內外專家到宜州開展蠶業技術培訓指導,建立蠶桑行業産業聯盟,創建多個自治區級、市級及縣(區)級新技術、新品種試驗示範點,輻射帶動新技術、新品種的推廣普及。

  據了解,目前,宜州區境內擁有西南最大蠶桑物資市場、廣西大宗繭絲交易市場,桑蠶交易“宜州指數”已成為行業風向標。該區還先後榮獲“廣西十佳桑蠶生産基地縣市”“中國優質繭絲生産基地”等榮譽稱號。(文/圖 林秋妮 編輯 楊永娟)

編輯:唐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