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將“有溫度”扶貧進行到底
南寧日報  2018-08-07 18:37:16

  原標題:將“有溫度”扶貧進行到底 ——訪廣西金福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蘇秀清

  將“有溫度”扶貧進行到底

  蘇秀清向在基地務工的貧困戶了解種植情況。 楊靜 攝

  將“有溫度”扶貧進行到底

  金福火龍果基地火龍果挂滿枝頭。 (何宏生 攝)

  南寧日報記者 楊 靜

  夜幕下,一片燈海宛如璀璨星河鋪設在大地上,夢幻而壯觀。這是位於隆安縣的廣西金福農業有限公司火龍果基地,在夜間採取為火龍果補光的增産新技術。

  從2014年至今,金福火龍果基地發展成為擁有5500多畝的廣西連片種植面積最大的火龍果種植、種苗培育基地。

  金福公司總經理蘇秀清身上有很多標簽:“創二代”“青年企業家”“現代成功女性”……而讓她感到最自豪的是榮獲“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稱號和金福公司榮獲全國“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先進民營企業獎。

  創二代”創出新精彩

  車輛穿行在火龍果基地,道路兩旁,滿眼是連綿起伏的火龍果田,蔚為壯觀。再細看,田壟間防草墊、滴灌系統、催花燈等現代化設施一應俱全。“規模化、標準化種植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然之路,我從創業之初就認準了這條路。” 蘇秀清説。

  蘇秀清的父親創辦的企業是廣西塑膠管材、薄板鋼管、物流行業的龍頭企業,但是蘇秀清卻不想依附家族産業,她想通過創業證明自己,把“富二代”的標簽改寫成“創二代”。

  機緣巧合之下,火龍果種植進入蘇秀清的視野。經過市場調查,她發現,在國內銷售的95%以上火龍果都是越南的品牌,國內自主火龍果品牌的空缺就成了最好的商機,而隆安的溫度緯度很適合火龍果生長。在一年多的試驗期,她天天往火龍果培育基地裏跑,良好産能讓她信心倍增。

  創業之路雖然磕磕碰碰,但她卻從不言退縮——為了規模化種植,她不惜重本將土地流轉;為了破解火龍果枝條腐爛、果實花斑病等生産技術難題,她與專家不斷溝通,探索出排架式種植火龍果新方法;為了提高火龍果的産量和品質,她大膽採用先進的燈光補給系統模擬不同時段的太陽光波,使火龍果每年新增3個月的挂果期……

  一次次的嘗試,一次次的突破,如今蘇秀清團隊培育出的火龍果挂果率達90%以上,每畝平均産量達6000公斤以上,在北京、上海、香港等高端市場供不應求,並被評為廣西名牌産品,獲得綠色農産品和富硒農産品認證。

  紮根鄉村造福一方

  我的創業之路從這裡開始,事業在這裡紮根,我必須回饋這裡,讓更多的人走上脫貧致富路。”事業發展的同時,蘇秀清用行動踐行扶貧擔當。

    淩帶連,38歲,丁當鎮保灣村人,貧困原因是無技能、人口多、小孩上學,幫扶方式是經基地技術培訓後就業……”這是立在火龍果基地的一塊精準幫扶聯繫卡。在金福火龍果基地,分散地立了上百塊這樣的精準幫扶聯繫卡,卡上的貧困戶與他們的家人組成二人小組,負責40畝火龍果地的種植管理,每年能獲得8萬元左右的收入。“我們堅持優先聘用貧困戶,目前有100多個二人小組管理著4000多畝的火龍果基地,其中貧困戶就佔了一半。”蘇秀清説。

  隆安縣丁當鎮白馬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廖榮芝就是其中之一。過去,他種田、種玉米,也到海南打過工,但每個月收入微薄。如今兩口子在基地裏從事火龍果護理工作,既能照顧家裏,又有不錯的收入,廖榮芝臉上的笑容也漸漸多了。“不久以後,我們還會搬到隆安縣震東扶貧生態移民安置點,到時候日子就更好了。” 廖榮芝説。

  在扶貧路上,蘇秀清書寫了一份滿是誠意和溫度的答卷。

  她與隆安縣定坤村、紅陽村、喬聯村等10個貧困村達成貧困村集體經濟入股分紅計劃,累計750萬元集體資金入股進行合作經營,從2017至2020年按8%、9%、10%逐年遞增收益率分紅;她吸納扶貧貸款資金1408萬元,按年8%分紅幫扶貧困人數286戶;她聘請約500名臨時工到基地常年務工,年總支付農民工工資300多萬元,加上土地流轉分紅、信貸及入股分紅,總計每年給當地農民提供近千萬元的勞務、分紅等收入。

  扶貧路上更有溫度

  蘇秀清常常把援助之手伸向最困難的群體,讓扶貧更有溫度。

  丁當鎮保灣村的貧困戶盧春弟在金福火龍果基地工作。盧春弟腿腳不太方便,但他在基地負責摘果、鋪防草墊、施肥等工作,樣樣都能幹。“像我這樣的情況,以前都找不到工作。現在蘇總給了我工作的機會,今年5月領到了2900元,6月也有2500元,現在女兒上學不用再借錢了。”盧春弟説。

  丁當鎮白馬村合塘屯的殘疾人貧困戶韋民付患有面部血管瘤,妻子患有間歇性精神疾病,兩個女兒長期患病。夫妻倆長期失業,韋民付曾以撿拾廢舊為生,一年只能吃上兩三次豬肉。如今,他也到基地務工,妻子不犯病時也還能擔任小時工,一家人的生活狀況有了新變化。

  招工時實行優先錄用殘疾人和生活困難人員,這是蘇秀清定下的原則。

  我這麼做是希望社會能向殘疾人敞開機會的大門,激發更多貧困戶的內生動力。身有殘疾的人都能自強自立,通過努力改變生活,健全的人更應該發奮圖強。” 蘇秀清説。

  正在讀中學的趙麗霞、趙麗薇姐妹倆利用暑假,來到基地尋求暑期工的機會。趙麗霞在家中是老大,姐弟4人跟80多歲的奶奶一起生活,家庭十分困難。蘇秀清了解情況後後,把她們列入資助對象,資助每人每月300元生活費,每年1000元助學金。“你們只要專心讀書,通過讀書改變命運,我會一直支持你們。”蘇秀清殷殷叮囑。

  在蘇秀清的人生規劃中,書寫新時代有為青年造福民眾的篇章故事才是彰顯人生價值的終極抱負。

編輯:唐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