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扶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邕寧區百濟鎮屯茶村開拓林下養雞脫貧致富路
南寧日報記者 楊 靜 通訊員 覃 捷
陸開主在養雞場裏喂雞。 (覃捷 攝)
邕寧區百濟鎮屯茶村村委主任陸開主是土生土長的屯茶村人,他幹了件很有魄力的事:成立合作社,發展林下養雞,並吸納全村43戶貧困戶入社,無一遺漏。2017年底,屯茶村整村的貧困發生率只有1.9%,低於自治區標準,實現了整村脫貧摘帽。
靠山吃山發展林下養雞
在屯茶村平天坡有一個佔地近百畝的林下土雞養殖場,其主人就是陸開主。“現在存欄2萬多羽,市場價值130多萬元,整個養殖場年産值達260多萬元。”陸開主告訴記者。
別看如今陸開主的養雞事業風生水起,但他多年的創業之路可謂歷經坎坷。為了積累回鄉創業資金,他當過建築工,搞過家電維修,做過十字繡加工,還曾育空心菜種、賣土雞蛋……“好不容易攢下點資金,回鄉承包了屯茶村的20多畝土地種植指天椒、南瓜,由於當時供水系統不完善,導致嚴重虧損,我被迫回到南寧務工,從頭再來。”陸開主説,即使要從頭再來,他也沒有放棄回鄉創業的夢想。
屯茶村山地有14000多畝,農田只有1000多畝,典型的山多地少,“靠山吃山”才有出路,他決定發展林下養雞。
為了把雞養好,2012年他到朋友的養雞場義務打工,從小雞孵化到成雞出欄,深入學習養雞與防疫技術。6個月的時間,他從一個門外漢變成養殖土專家。回鄉後,他把家裏的幾畝桉樹變賣,換來資金開始養殖,從1個雞欄開始,養一批賣一批,用獲得的收入再投入繼續擴大養殖規模,一步步地發展到現在近百畝5個雞欄的養殖規模。
全村貧困戶加入合作社
過去陸開主擔任村團委書記,在2017年7月的村“兩委”班子換屆選舉中被推選為村委主任,一直以來他主動把扶貧責任扛上肩:“為官一任就應造福一方,這是我的追求。”
因為是土生土長的村裏人,陸開主對鄉親們的心理瞭如指掌,村裏的貧困戶及農戶們即使有錢也不敢投資,只喜歡跟風。對此,陸開主認為應該發揮榜樣的力量,自己先賺到錢,貧困戶看到後才有信心,才願意跟上産業發展的步伐。
陸開主的林下養雞發展起來後,展現出強大的示範效應,貧困戶紛紛從觀望者變成行動者。漸漸地,村裏的43戶貧困戶全部加入陸開主成立的南寧市源葉種養殖專業合作社,抱團發展。其中3名貧困戶在陸開主的養雞場長期務工兼學技術,每人每月獲得1600元收入。
陸開主新建了第6個雞欄,免費租借給貧困戶李裕快養殖。“陸主任為我提供雞苗、疫苗以及教授養殖技術。以後我也要建自己的養殖場,依託合作社發展,更快地脫貧致富。”李裕快説。
努力做好生態富民文章
養殖場不但帶動了貧困戶增收脫貧,也帶動了村集體經濟甚至相鄰村的發展。
2016年屯茶村利用專項扶貧資金50萬元入股合作社,2017年入股20萬元,每年有8%的分紅收入作為集體經濟收入。而與之相鄰的百濟鎮南弼村也將50萬元注入該合作社,每年獲得8%的紅利。不僅如此,遠在30公里之外的百濟鎮橋學村也在屯茶村的帶動幫助下,發展林下養雞。
林下養雞雖然發展順利,但陸開主認為“不能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裏”,為避免單一産業帶來的風險,近年來他開始謀劃多元發展,開拓新的産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對陸開主觸動特別大,他想做好生態富民文章。
陸開主帶領村委幹部深入群眾當中,動員群眾流轉土地或抱團發展香樟種植。現在,已有400多畝的山地即將脫掉速生桉的“外衣”,換上香樟樹的“外套”。種植香樟不僅效益高、見效快、易打理,更能夠保護環境,涵養水源,香樟林下也能養雞,對生態發展百利而無一害。“雞糞又是非常好的有機肥料,發酵之後,一部分無償贈送給加入合作社的貧困戶,一部分用於回歸農田,種植瓜果蔬菜。現在已有十多畝水田利用雞糞施肥種上了芋蒙,形成了良性生態循環。”陸開主説。
在陸開主等村幹部的帶動下,屯茶村正擰成一股繩,朝著小康目標奮力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