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讓老百姓看病更方便更實惠——河池市大化瑤族自治縣公立醫院改革側記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2018-09-18 17:54:31

   國際在線廣西頻道消息:“公立醫院改革不但使老百姓得到更適宜的醫療服務,還減輕老百姓的就醫負擔。”近日,河池市大化瑤族自治縣人民醫院副院長黎長征在接受採訪時説。

  據悉,大化縣公立醫院改革成效顯著,得到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獎勵200萬元,是河池市唯一獲得獎勵的縣份。目前,已有百色市田陽縣人民醫院、崇左市天等縣人民醫院等慕名到河池大化縣人民醫院考察學習公立醫院改革的做法、經驗。

  【唐已審】【供稿】讓老百姓看病更方便更實惠——河池市大化瑤族自治縣公立醫院改革側記

    大化婦幼保健院護士為嬰兒體檢

  實行藥品零差價銷售利好於民。2015年9月,大化實施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後,大化縣人民醫院、縣婦幼保健院兩所縣級公立醫院全部取消藥品加成,降低藥品價格、降低大型設備檢查治療價格、降低高值醫用耗材價格。實行藥品零差價銷售,縣財政每年給縣級公立醫院一定的藥品零差率補助。據悉,2017年,大化縣人民醫院累計減免患者藥品零差率資金908.95萬元。大化縣婦幼保健院則通過落實回家惠民政策等,為群眾減免醫療費用300多萬元。2016年至2017年,大化縣級公立醫院的藥佔比、門診次均費用、住院次均費用等13項考核指標均有明顯改善,人民群眾滿意度、醫務人員滿意度不斷提高。

  實施醫保支付及管理改革。實施基本醫療保險參保患者“先診療,後結算”的模式,實行住院次均費用限制及單病種付費管理。以既往費用數據和醫保基金支付能力為基礎,在保證療效的基礎上科學合理確定中西醫病種付費標準,引導適宜技術使用,節約醫療費用。同時,根據縣級公立醫院功能定位和實際技術能力,明確臨床路徑管理診療病種18種,建立適宜的臨床路徑、處方集和診療規範,規範處方行為,控制過度檢查、過度治療。

  構建醫聯體普惠百姓。大化縣人民醫院副院長黎長征透露,2017年4月19日下午,一名女性肝病患者因病情疑難複雜,大化縣人民醫院找不到特效治療方案,因此與廣西醫科大第一附屬醫院會診中心進行遠程視頻會診。遠在南寧的郭雅教授通過在線視頻“面對面”了解患者病歷、症狀、體徵,進行了綜合分析,提出診斷和治療意見。這是大化縣成功完成的第一例遠程會診病例。遠程會診讓瑤山患者足不出城,便享受到一流醫療專家高效、快捷的診療服務,避免舟車勞頓,降低醫療成本。

  這是大化建設三二醫聯體的結果。大化縣人民醫院與廣西自治區人民醫院、解放軍三〇三醫院等建立醫聯體,提升醫院綜合實力。並與廣西自治區人民醫院建立“呼吸內科”、“神經外科”、“眼科”三個專科醫聯體,與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建立“重症醫學科”、“中西醫結合腫瘤防治”兩個專科聯盟,與南寧市第四人民醫院建立“感染性疾病”專科醫聯體,提升專科技術診療水準和管理水準。大化縣婦幼保健院與廣西醫科大第一附屬醫院、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河池市婦幼保健院建立了專科聯盟。

  其次,建設縣鄉醫共體,實現醫療資源互惠共享、為患者提供便捷優質的診療服務;推行分級診療模式,整合縣域醫療服務資源,建立城鄉醫療人才、技術雙向流動和患者雙向轉診制度。大化公立醫院與區級醫院實行雙向轉診的同時,選擇都陽鎮中心衛生院作為縣人民醫院託管試點單位,選擇大化鎮衛生院作為縣婦幼保健院託管試點單位。託管單位對被託管單位進行全方位管理,構建緊密型的醫共體,將“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落到基層,解決縣級醫院“吃不下”,一床難求,群眾意見大、鄉鎮級醫院“吃不飽”,門可羅雀,資源浪費,醫務人員不滿意的現狀。據悉,2018年1至7月,大化縣人民醫院向上級醫院上轉人數978人次,上級醫院向大化縣人民醫院下轉人數235人次;鄉鎮醫院上轉到大化縣人民醫院人數640人次,同級醫院轉診人數103人次。實施分級診療制度,有效控制小病大醫的過度用藥以及過度檢查、過度治療行為。

  大化縣委常委、縣委宣傳部部長、副縣長韋家珩表示:“公立醫院改革是健康扶貧的助推器,目前大化縣正加大公立醫院改革力度,打造優質、高效、低耗的發展模式,推進醫院健康、可持續發展。”(文/圖 韋哲  編輯 楊永娟)

編輯:唐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