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日報記者 諶貽照 通訊員 莫珍世
驕陽似火,揮汗如水。9月9日,在三江侗族自治縣良口鄉寨塘村後背山數百畝的茶園,村民在烈日下忙著採摘茶葉。談起茶葉,村民都不約而同地説到一個人——村裏的共産黨員張水德。14年來他帶領大家種下1300畝茶葉,成為村民致富的“綠色銀行”。
“我是土生土長的寨塘人,一定要為村寨做點事情。”回憶當年,樸實的苗家漢子張水德一臉堅毅。
2002年12月,還在廣東當廚師的張水德接到通知,他被推選為村委候選人。當時他月工資已經1000多元了,而村幹工資才130元。回與不回?他沒有猶豫,毅然踏上回鄉的道路。
他被村民選舉為村委主任。看到村裏的産業一張白紙,他心情沉重。2003年5月,他組織7名積極性高的村民直奔種茶致富的布央村“取經”,一口氣買來10萬株茶苗回村種植茶葉。
“當年買茶苗回到家,已經是農曆四月初八。天氣乾燥,我們夫妻倆和其他幾戶每天都堅持從家裏挑20擔以上的沼氣水爬上山坡澆灌茶地,來回一次需要1個小時。”王引先説起丈夫張水德當年的艱辛,感慨不已。
“他們硬是肩挑背扛在山上種出十幾畝茶園,10多萬株的茶苗成活率達到90%以上!”寨塘村黨支部書記滾光德説。
為了讓大家不再挑水上山種茶,張水德想到修路。他跟村兩委爭取到上級部門的支持,決定從寨子中間開一條道路直通山頂。
修路,要拆村裏19棟木樓,按當時的補償政策每戶只有1000元拆遷費。張水德一家家做工作,動員搬遷。全村人曆盡艱幸,2005年8月,道路通了,寨塘的茶葉種植也得到迅速發展。為解決茶葉銷售問題,2006年3月張水德和一位老黨員合作建起茶葉加工廠,當年茶青由每公斤4元提到6元。
“他是一個老實人,但敢擔當,認準的事都堅持下去。現在我們寨塘村家家戶戶都種茶,男女老少不用出村都有錢賺,可以説茶葉産業的發展到今天這個規模,張水德功勞最大!”滾光德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