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欽州欽南區海紅米成致富新産業
廣西日報  2018-11-30 14:10:43

  廣西日報欽州訊 今年,欽州市欽南區那麗鎮充包村村民何大伯種植的12畝海水稻喜獲豐收。“今年種有12畝海水稻,可以收割到稻穀3600多斤,僅賣稻穀就可以收入1.8萬多元,如果打成海紅米出售收入可以增加一倍以上。”何大伯説。

  欽南區海水稻種植歷史悠久,海水稻其生長環境獨特,主要生長在海杈連接的內河鹹淡水地帶,生長週期長達6個月,前後反復經歷12輪海水的潮汐起降浸育,鹹淡水的浸淹和烈日暴曬,無論海水多高多深都不會淹死海水稻的植株;不管稻桿如何倒伏在泥土上,稻穀都不會發芽變質。海水稻生命力十分旺盛而頑強,栽培全過程不施化肥不噴農藥,全自然生長。所以海水稻所産的海紅米是一種營養價值很高的粗糧,呈胭脂紅色,紅色主要是硒含量比普通大米高7.2倍,鋅與鐵最為豐富,對腸胃不適也具有較好的調理作用,十分適宜健康養生食用。

  種植海水稻不僅可以産出海紅米,還可以産出欽南沿海特有的灘塗特産——禾蟲,種植海紅米産出禾蟲是欽南沿海農民利用灘塗和低産鹹鹼田實現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徑。

  何大伯説,12畝田地每年就可以收穫500多公斤禾蟲,按今年市場收購價就有十幾萬元收入。據介紹,海紅米按30元/公斤、禾蟲200元/公斤計算,每畝海水稻收入萬元以上。

  目前,欽南區高度重視海水稻産業發展,要求把海紅米打造成優勢特色農業扶貧産業並做大做強。欽南區沿海可種植海水稻的灘塗和低産鹹鹼田達3萬畝,海水稻種植也將成為欽南沿海一帶農民和貧困戶增收致富産業。(黃紹林)

編輯:唐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