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鍾山:“城市雙修”更宜居
廣西日報  2018-12-03 14:25:54

  廣西日報記者 駱 怡 通訊員 鐘世萍 楊世有

  “城市雙修”指的是生態修復、城市修補,是用再生態理念,修復城市中被破壞的環境,改善生態環境品質;用更新織補的理念,修復城市設施及空間風貌。目前,已有部分城市將“城市雙修”作為城市設計新理念和城市建設更新方法,來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補足城市短板。

  作為廣西“城市雙修”試點城市,鍾山縣近年大力實施城市發展提質工程,用環保、宜居、美麗、協調的建設理念,精心規劃建設縣城富江水系改造等工程項目,努力打造一個功能完善、生態宜居的魅力新城。

  A  城區變綠 公園變多

  近年來,鍾山縣城的變化給人感受很明顯——城區變綠了,公園變多了,街道變整潔了……

  “變化真的是日新月異,身居其中,每一天都有不同的感受。6年前,我剛到鍾山上班的時候,還找不到鍛鍊的場地,也沒有公園可以休閒。”市民謝振來告訴記者,現在他經常到縣體育中心鍛鍊,傍晚去富江邊散步,週末到“百里水墨畫廊”景區遊玩。

  蜿蜒的富江像一條玉帶繞城而過。一江兩岸、清風拂柳、鬱鬱蔥蔥。據介紹,目前富江兩岸約4.7公里的區域建成了一道城市景觀帶,工程以瀟賀古道歷史文化作為藍本,將古門樓、古牌坊、古戲臺等融為設計元素,包含鍾山公園、錦繡鍾山生態園、程石公園、元寶山公園、民和公園等“八大公園”,打造成集休閒、娛樂、健身、旅遊觀光等於一體,以自然風光、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為特色的富江生態旅遊景觀長廊。

  目前,鍾山公園已完成投資600萬元,種植了喬木、秋楓、黃葛榕、銀杏等景觀樹,公園內橋梁、戲臺等設施進入最後的裝修階段,即將竣工。另外,錦繡鍾山生態園于去年3月開工建設,建設一片開放式的城市綠地空間,打造有山、有水、有林的休閒目的地。

  公園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凝聚,也是城市的文化延續,詮釋著人們對於自然棲居的夢想。多個公園的建設,是鍾山對自然生態最虔誠的致敬。目前,包括鍾山公園在內的“八大公園”建設,使該縣人均公園綠地面積超11平方米,城市綠化覆蓋率達35.37%,城市綠地率達30.4%,城市公園向居民免費開放率達100%。

  另外,記者在鍾山縣市民廣場西側“四館兩中心”項目建設現場看到,項目主體已全部完工,施工方正在進行內部裝修。該項目規劃用地超4萬平方米,總投資約2億元,主要建設內容為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規劃館、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傳媒中心。

  據介紹,“四館兩中心”項目是重點民生工程,對完善鍾山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打造優質城市名片具有重要意義。“四館兩中心”加上體育中心及恒溫游泳館,將成為鍾山市民涵養文化、娛樂休閒、提升精神品位的重要場所。

  大投入的基礎設施與功能配套建設,讓鍾山縣城迎來了“華麗的轉身”。

  B  生態修復 重塑自然

  “城市雙修”中的生態修復,是指用再生態理念,修復城市中被破壞的環境,改善生態環境品質。

  按照“城市雙修”理念,結合棚戶區改造,鍾山縣在打造富江“一江兩岸”濱水綠色休閒空間上,以恢復自然山水理念為導向,對流經鍾山的江河、湖泊、濕地等水體進行系統性生態修復,首先重點解決內源污染治理問題,隨後全面恢復水系自然連通,重塑自然河岸線、深潭淺灘和泛洪漫灘,恢復能夠良性循環的城市水體生態功能,讓城市的動脈“鮮活”起來。

  “通過改造,目前富江水質保持在Ⅲ類以內,水體岸線自然化率提升到100%,污水處理率提升到95.04%,河道綠化普及率提升到60%,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提升到100%。”鍾山縣住建局副局長鄧美德告訴記者,同時通過生態化改造,形成層次豐富、富有生物多樣性的駁岸,將城市融入海綿防護體系中,提高城市的防洪防澇能力。

  另外,富江“一江兩岸”還以慢行步道向城市整體延伸,將過往的城市廢棄地、棚戶區、城中村進行修復和再利用,以新老建築的交替錯落以及城市的綠化和亮化為映襯,營造新的城市空間。

  “根據鍾山特色,我們大量種植復羽葉欒、紫荊花、鳳凰樹等樹種,有些道路換裝大理石,用當地出産的‘鍾山青’品種,刻上福祿壽等字樣。”據工作人員介紹,在打造公園綠地體系和綠地生態系統方面,除了考慮生態修復,還結合歷史文化底蘊和風土民情,有序推進城市有機更新。

  “鍾山有其獨特的生命力和歷史底蘊,百里水墨畫廊、南越古國遺風、長壽養生密碼,合起來才是完整的‘城市修補’。”鍾山縣委書記唐先程表示,追求內涵式發展,滲透在“城市雙修”設計理念與建設更新之中。

  C 更新織補 宜居為本

  “城市雙修”中的城市修補,是用更新織補的理念,修復城市設施及空間風貌。

  “曾經作為工業和交通較為發達地區的鍾山縣,在經歷了轟轟烈烈的建設發展後,留給人們的是滿目瘡痍的棚戶區、城市建設的廢棄地,污染受損的江湖水系以及那些歷史的模糊記憶。”該縣住建局副局長鄧美德説。

  據了解,在富江水系景觀向城市中心延伸的同時,鍾山縣還著力構建一個治安體系完備、城市治理功能完善、社會保障有力的服務體系,為這座修復後的城市裏的每一個人提供更加宜居的人居環境。

  近年來,結合棚戶區改造,該縣對鐘羊路、書香路、興鐘路等縣城主幹道實施改擴建工程,內容包括道路工程、綠化工程、照明工程、消防工程、排水管網工程等。同時,加快城區橋梁建設,加快昇平大橋、程石大橋、潮灘大橋等“八橋”建設,構建快捷的城市交通體系。

  在完善的交通網絡基礎上,鍾山縣還進一步完善全域旅遊、衛生、養老、文體、教育配套服務建設,推進醫養結合試點和全國健康促進縣創建,把功能化、現代化、協調化的統籌規劃管理全面滲透到城市建設各個角落,讓市民生活更加便捷。

  此外,鍾山縣還同步推進教育、社保、醫療衛生等項目建設。新建的鍾山鎮第六小學、縣中醫醫院住院樓、西路市場、縣體育中心已投入使用,還有一批項目在加快推進中。這些配套項目,進一步優化了城市功能,有效解決居民住有所居、幼有所育、學有所教、病有所醫等問題。

  “城市雙修,修的是自然生態,補的是城市功能,歸根結底是改善民生的民心工程。”鍾山縣縣長陳書瑩告訴記者,宜居是鍾山“城市雙修”工作的一桿尺規,就是要讓群眾擁有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

編輯:唐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