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北海市多措並舉打造特色産業基地紀實

2018-01-02 17:57:23 | 來源:廣西日報 | 編輯:唐志強 | 責編:趙瀅溪

  原標題:陸海並進推動産業富民——北海市多措並舉打造特色産業基地紀實

  隆冬時節,合浦縣水兒碼頭明顯多了幾分寒意,大蠔養殖戶的信心卻高漲。“今年大蠔的收購價每公斤高達10元,收成是真的不錯!”養殖戶張風高興地對記者説,身後幾個村民正幫她趕扎吊養大蠔的竹排,計劃春節過後放到海裏。

  增強張風投資信心的是北海産業富民政策。近年來,北海市通過激發社會資本投資、打造品牌樹龍頭等系列舉措,為全市29萬農(漁)民釋放了紅利,至2017年12月,建成16個在全國全區有影響力的産業基地,解決富餘勞動力2.3萬人在家門口就業問題,幫助3242戶農戶摘掉貧困戶帽子。

  激發社會投資 促就業富鄉親

  “現在每月工資4000多元,比以前在工廠打工1000多元好多了。”合浦縣廉州鎮馬安村村民岑善超説。

  50多歲的岑善超在離村不遠的水兒碼頭工作,給包括張風在內的廉州灣貝類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養殖戶裝載大蠔。

  該合作社是北海市養殖大蠔面積最大的企業,養殖面積3萬餘畝,産值約5億元。這是北海市激發社會資金投入産業富民項目取得的可喜成果之一。

  産業富民,資金是關鍵。北海市首先制訂優惠政策,以財政資金為引子,全面激發社會資金參與投入運營。據不完全統計,市、縣(區)和鄉鎮三級財政僅今年1-8月投入産業富民項目資金3000萬元,點燃龍頭企業和社會資金近200億元的投資熱。其中,已建成全國行業最大的合浦19萬畝豇豆産業區、42萬畝冬菜北運産業園,位居廣西同行業第一、佔地3500畝的鐵山港光伏發電暨農業大棚産業群。

  自去年以來,中信國安、中民投等十余家大型國企、民企共23個超億元的項目進駐該市沿海鄉鎮。目前,建成在全國全區有影響力的産業基地共16個。

  記者從北海市鄉村辦獲悉,該市通過實施富有成效的産業富民政策和項目,為全市29萬農(漁)民釋放了較好的紅利。解決富餘勞動力2.3萬人在家門口就業問題,幫助全市3242戶農戶摘掉貧困戶帽子,幫助1300戶創業戶實現致富夢想。全市農(漁)民今年1-9月人均可支配收入9807元,同比增長9.8%。

  優化空間佈局 壯大特色産業

  銀海區寧海村瓜果飄香,大棚裏碩果纍纍。“今年的‘北甜一號’哈密瓜收購價7.4元/公斤!”11月27日,瓜農李才支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按照當天7.4元/公斤的收購價,下半造的哈密瓜産值約為18000元/畝,扣除成本利潤約有12000元/畝。加上還沒採摘的8畝大棚辣椒,預計下半年收入可達到20多萬元。

  給李才支帶來可喜收入的“北甜一號”是銀海區培育的甜瓜品牌,該品牌曾獲得自治區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這得益於産業富民的空間佈局。近年來,北海市支持鼓勵一縣三區和潿洲島管委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創新、創優、創特。山區丘陵地域堅持豇豆水稻甘蔗等傳統規模種植,打造了6個特色農業示範區;城市郊區鄉鎮做大蔬果花卉基地,新辟生態大棚1.2萬畝;近海鄉村堅持養殖捕撈,從傳統生産模式向新科技轉變,養殖名貴生態魚蝦蟹,建設觀光漁業。

  以銀海區為例,做大做強特色果蔬基地,今年種植9個品種水果、面積7200多畝,産量創歷史新高,産品遠銷全國15省(市區),該區現已成為全國西瓜辣椒生産銷售集散地、兩廣最大的海産品匯聚地。

  做“向海”文章 增強發展後勁

  銀海區的李才支通過種植增收,沙崗鎮農民則依靠海洋發展養殖增收。“沙崗鎮當地鴨苗成本1.6元/羽,10月份每羽可賣到5元,合作社僅鴨苗年産值就可達900萬元左右。”合浦縣沙崗鎮沙崗村眾興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蔣興樹介紹。

  “打造‘向海經濟’,是北海市産業富民的極其重要的抓手。”北海市鄉村辦負責人説,目前全市開始改造升級海洋捕撈、海水養殖兩大海洋傳統産業,大幅度提升産量,快速提高品質,穩步提高産品價值。

  新組建遠洋船隊赴三沙和毛里求斯及歐非的新漁場開展捕撈作業,新開闢深海網箱養殖名貴魚蝦蟹,銀海區1-8月,漁牧業總産值22億,增長4%,水産養殖面積7萬畝,比去年同期增加1500畝。

  此外,中民海洋北海項目已簽訂,即將建設6000畝高新海養項目,生産一批優質高産的海産品,加快推進北海海洋水産業轉型升級。到2020年,北海海洋産業總産值將突破800億元,海洋經濟産值佔全市GDP比重將達到47.5%。

  依託向海經濟,該市39個行政村的經濟收入得到較大提高,全市參與捕撈、養殖及加工銷售海産品的就業人數達11萬人。(原文編輯:曹麗媛  作者:管林華)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