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生態經”如何念出産業新氣象——廣西農業大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觀察

2018-01-03 13:37:31 | 來源:新華社 | 編輯:唐志強 | 責編:趙瀅溪

  新華社南寧1月3日電 題:“生態經”如何念出産業新氣象——廣西農業大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觀察

  新華社記者劉偉、徐海濤、曹祎銘

  傳統種植模式效益低,特色種養投入大,單一産業難以抵禦市場風險……面對農業轉型的幾大難題,地處廣西東部的農業大縣平南縣瞄準“生態路”,通過優化種植結構,做好田間地頭“加減法”,讓産業鏈建在循環經濟和“互聯網+”上,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農業高品質發展。

  種植結構調整,調出萬元增收

  成片的果林沿著公路兩旁鋪開,一個個經過套袋處理的青棗挂滿枝頭……仲冬時節,走進廣西平南縣丹竹鎮梅令村,村民們介紹,當地大青棗1月份開始集中上市,一直持續到3月份。

  “由於品質較好,近幾年村裏大青棗十分暢銷,種植面積已有2000多畝,基本覆蓋每家每戶,村裏還專門成立了合作社,發展基地種植。”在村頭果園裏,合作社理事會成員馮傑給記者算了收入賬:每畝産棗6000多斤,按照4元一斤的市場價,一畝産值就有2萬多元。

  在梅令村,種棗讓農戶們有了轉型體驗。“真沒想到,傳統農閒現在成了最忙的時間段。”農婦梁清和田地打了大半輩子交道,在她的印象裏,過去入冬後基本就等著開春種水稻、花生,一畝地收入還不到1000元,而2017年靠著家裏兩畝水果就增收了1萬多元。忙碌之餘,梁清還和村民一起到合作社幫工,拿到一份務工收入。

  和梁清一樣,種植結構的調整讓不少平南農民鼓了腰包。在上渡鎮大乙嶺,村民姚賢德指著眼前一片百香果很是感慨,2017年3月份開始種植的百香果短短幾個月便發展到500多畝,100多名農戶參與種植生産,“40天就可以收一批,畝産值高達15000多元”。

  “通過不斷優化種植結構,農民的種植積極性和農業質效得到了提升。”平南縣農業局副局長粟發交説。近年來當地在保障糧食安全的基礎上,調整出一部分旱坡地、水尾田發展特色果類,不僅糧食産量不減,還變貧地為寶地,帶動了種植業換擋發展。

  規劃指導,打響地方綠色品牌

  種植結構做“加減法”,管理方面也有“加減法”。在佔地上千畝的平南縣“活力龔州”現代農業示範區,田頭路面難見垃圾蹤影。示範區負責人説:“我們主打生態循環農業,用工及化肥、農藥投入少了,産量品質卻上去了。”

  行走在園區內,記者對示範區的管理有了更加直觀的感受:按照不同種養種類,示範區被分成多個功能區,豬、牛等養殖所産生的糞便等廢棄物,經微生物技術處理、沼氣池發酵後,形成沼氣和有機肥供園區使用,而生態種植帶來的草類、秸稈等又為養殖提供了飼料。

  在平南走訪,綠色生態是許多種養戶挂在嘴邊的熱詞。“石硤龍眼是本地特産,過去追求産量,現在更多考慮如何提升品質,打造綠色食品。”在平南縣安懷鎮種植龍眼多年的駱小敏介紹,在改變傳統種植模式,引進水肥一體化、病蟲害綜合防控等技術後,當地龍眼不僅銷售更旺,還成功打響地方品牌,成為國家地理標誌産品。

  “農民搞安全、優質、高效種養,最缺的就是資金和技術。”平南縣農業部門有關負責人説,縣裏為此成立了專門的工作組,聘請專家編制規劃,打造各級示範區30多個。通過無公害農産品、綠色有機食品生産技術的示範推廣,當地越來越多的農戶開始吃上“生態飯”。

  産業融合,激發縣域經濟活力

  瞄準“生態路”,種植業總面積150多萬畝、農業總産值超過98億元的平南縣,在産業發展方面有了更多底氣和想法。最近,縣裏與兩家北京企業成功簽署了生鮮果品、冷鏈倉儲項目合作框架協議,總投資達10億元。

  “要提高農業産業抗風險能力,離不開規模經營。”粟發交介紹,著眼于做強做大農業産業,當地不斷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農民脫貧致富。僅2017年,當地就新增市級農業産業化重點龍頭企業5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61家、家庭農場39家。

  隨著新型經營主體多點開花,平南縣的農産品供應與加工業也不斷升級,産業鏈條越拉越長。在平南余甘果生態園,昔日無人問津的余甘果成了搶手貨。“經過多年研發,企業成功培育出優良品種‘大玉余甘’,深加工的果醋、果脯乃至面膜等産品深受市場好評。”廣西大玉余甘果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關英華説。

  望著果園裏鬱鬱蔥蔥的龍眼樹,駱小敏心裏有了新打算。如今,種植園內的交通、綠化等設施日趨完善,縣裏還有優惠政策支持發展高效農業。瞄準機遇,駱小敏和村民們一起辦起了合作社,以石硤龍眼為核心,探索林下種養、觀光休閒等輔助産業。

  在延伸産業鏈的同時,一些種植戶和合作社還積極“觸網”,提高管理信息化水準,發展電商銷售。記者在平南走訪看到,一些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已裝備上了智慧化管理系統,手機一點便可灌溉施肥,病害預警、生産監控等在信息平臺上也能完成。

  “‘互聯網+’給農業注入新動力,帶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縣域經濟發展。”平南縣有關負責人表示,通過推廣“互聯網+農業”模式,當地搭建了“廣西農業雲”信息化系統,2017年全縣農産品通過電商銷售總額預計突破1億元。(完)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