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自治區人大及其常委會五年工作回眸

2018-01-22 11:18:00 | 來源:廣西日報 | 編輯:唐志強 | 責編:趙瀅溪

  法治力量引領改革發展

  ——自治區人大及其常委會五年工作回眸之二

  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記者 許丹婷

  5年來,自治區十二屆人大及其常委會共通過自治區本級地方性法規60件,其中提請自治區人代會審議通過的法規3件,“打包”修改法規47件次,批准設區的市報批的法規、自治縣報批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59件。這一個個閃光的立法足跡,節奏快、數量多、分量重。

  管用,人大立法的樸實追求,其核心是提高立法品質。緊緊圍繞提高立法品質這一核心問題,自治區人大常委會進一步發揮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導作用,主動適應改革需要,加強重點領域立法,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進行了嚴謹細緻的立法實踐,引領著廣西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破難點通堵點 立法先行護航深改

  “我們公司于2017年4月簽約落戶,11月試産,今年1月5日正式投産,這麼快的速度,得益於中國-馬來西亞欽州産業園區條例的施行提升了園區的行政效能。”廣西中馬凱利數碼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其偉細數公司在園區享受到的“法治紅利”。

  園區管委會經濟發展局局長莊嚴告訴記者,條例規定園區實行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制度,讓行政審批不出園區就能辦理完畢。條例施行後的短短兩個多月時間內,園區共完成102家入園企業註冊的有關手續,為20多家企業提供變更、備案等後續服務60多次。

  2015年8月,中國-馬來西亞欽州産業園區條例草案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後歷經自治區人大常委會3次審議,于去年7月28日由自治區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表決通過,同年10月1日正式施行。這是廣西制定的首部園區法規,結合園區實際對治理結構、管理職權、産業發展、開放創新、公共服務、法治環境等作了明確規定,賦予園區在人事、財政體制、管理權限等方面享有一系列特殊政策,規定了凈地徵收、商事登記、産業發展、人才服務等多方面的制度創新。

  條例還建立了容錯機制,規定對於園區在開放開發中改革創新、先行先試未達到預期效果甚至失敗的,予以責任減輕和免除,極大激發了幹部職工幹事創業的積極性。目前,園區在建項目69個,總投資296億元,其中産業項目23個,總投資138億元;基礎設施項目30個,總投資120億元;城市配套項目16個,總投資38億元。

  面對人民群眾關注的“難點”“痛點”,經濟社會發展的“堵點”“盲點”,自治區人大常委會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強調注重運用法律手段調整利益關係、推動改革發展,為經濟社會發展保駕護航。自治區促進散裝水泥發展和應用條例、農業機械化促進條例、扶貧開發條例(修改)、節約能源法實施辦法、招標投標法實施辦法(修改)、預算監督條例(修改)、合同格式條款監督管理條例……一個個法規在廣西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背後,彰顯法治的力量。

  補短板填空白 加強重點領域立法

  地方特色是法規的生命所在,也是衡量地方立法品質的標準之一。自治區十二屆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一大批富有廣西特色的地方性法規,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有些在地方和部門形成細化實化的制度安排,有些地方通過探索總結出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比如,自治區鄉村清潔條例把建立農村保潔員制度作為重點內容,目前,我區100%行政村、78%自然村屯都建立了保潔員隊伍,人數達17萬多人。為有效助推美麗廣西鄉村建設的深入持續開展,自治區十二屆人大及其常委會緊扣“清潔鄉村”制定自治區鄉村清潔條例,緊扣“生態鄉村”制定自治區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古樹名木保護條例,緊扣“宜居鄉村”啟動制定自治區鄉村規劃建設條例。目前,除自治區鄉村規劃建設條例已一審、尚待繼續審議外,其他條例已經施行。

  優美的生態環境是廣西靚麗的“金字招牌”。環保,無疑是廣西立法工作最重要的關鍵詞之一。自治區十二屆人大及其常委會先後制定了自治區環境保護條例、濕地保護條例、漓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巴馬盤陽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等18部具有廣西地方特色的環保方面的地方性法規,約佔自治區十二屆人大及其常委會所立法規總數的1/3。

  補短板、填空白,自治區十二屆人大及其常委會啃下一塊塊重要立法“硬骨頭”。

  ——自治區廣播電視管理條例、禁毒條例、邊防治安管理條例、特種行業治安管理條例……針對文化、社會等方面立法相對薄弱、滯後的情況,相關立法加快推進,促進經濟社會各領域全面發展;

  ——食品小作坊小餐飲和食品攤販管理條例、老年人權益保護條例(修改)、實施未成年人保護法辦法(修改)、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修改)、企業工資集體協商條例……立法工作不斷向前推進,生動詮釋了立法為民的理念;

  ——自治區海洋環境保護條例、北海銀灘保護條例、無居民海島保護條例、海域使用管理條例……廣西沿海又沿邊,自治區十二屆人大及其常委會立足區情謀立法,呵護一片藍海。

  察民意匯民智 推進科學民主立法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立法品質直接關係到法律的實施效果,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成為提高立法品質的根本途徑。

  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首先要改革立法體制機制,建立科學的立法程式。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依法賦予設區的市地方立法權”,拉開了新形勢下廣西所有設區市啟動立法工作的序幕。自治區十二屆人大及其常委會加強溝通指導,推動設區的市依法有序行使立法權。僅2017年,就審議批准了玉林市九洲江流域水質保護條例、貴港市太平天國金田起義遺址保護條例、賀州市黃姚古鎮保護條例等12件富有本地特色的實體法規。我區的地方立法體制進一步完善,立法權配置更加科學。

  科學立法的核心在於尊重和體現客觀規律,民主立法的核心在於為了人民、依靠人民。自治區十二屆人大及其常委會完善立法項目徵集機制,聽取人大代表、有關單位、基層群眾及專家學者的意見建議。不斷完善法規草案向立法基地和立法專家顧問諮詢、法規重點難點問題委託地方立法基地深度論證機制。為了進一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自治區人大法工委于去年5月對所有基層立法聯繫點授牌,並逐步推進其參與立法工作常態化。

  實施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辦法規定,享受高齡津貼的對象由八十周歲以上低收入老年人擴大到所有八十周歲以上老年人;抗旱條例規定,廣西屬旱災多發高發地區,抗旱設施設備經批准,在不影響抗旱工作的前提下,可有償提供給其他單位或者個人使用……這些接地氣、充滿“人情味”的規定,得益於廣察民意、匯聚民智。堅持開門立法,使每一項立法成為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擁護的“良法”有了充分保證。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