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自行車出行越來越受青睞 自治區政協委員支招行車安全

2018-01-26 14:20:49 | 來源:南寧晚報 | 編輯:唐志強 | 責編:趙瀅溪

  原標題:自行車出行越來越受青睞,自治區政協委員支招行車安全—— 在南寧建設立體自行車道網絡體系

  【園區建設-圖文】【八桂大地、八桂大地-南寧】自行車出行越來越受青睞 自治區政協委員支招行車安全

  青環路上紅色的自行車道備受喜愛騎行的市民青睞  記者 段柳健 攝

  隨著公共自行車和共享單車等快速發展,自行車已逐漸重新成為城市居民近距離出行的重要工具。特別是2017環廣西公路自行車世界巡迴賽的成功舉辦,更是提高了社會公眾對自行車騎行的青睞。然而,與這一趨勢不相適應的是,目前廣西主要城市的自行車出行接駁仍存在著不少安全隱患。對此,自治區政協委員建議,在首府南寧建設立體自行車道網絡體系,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服務水準,進一步提升通行效率,並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

  關注 自行車成近距離出行首選方式

  由於城市道路資源稀缺性的限制,道路空間往往被優先配置給機動化交通。以南寧市為例,目前市區內不少非機動車道存在著車道不連續、寬度過窄、機非隔離設施匱乏、非機動車道空間大量被佔用等問題,使自行車通行空間和出行環境得不到保障。一些路段自行車與機動車相互衝突影響,造成自行車騎行不便,容易引發交通事故。

  九三學社廣西區委認為,在自行車逐漸回歸城市主流交通出行方式的進程中,保障自行車路權優先成了目前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發展公共自行車事業,修建城市專用自行車道,具有多重意義。

  首先,自行車出行可以打通與地鐵、公共汽車接駁的“最後兩公里盲區”,降低市民出行成本,提升社會效率,亦符合綠色低碳的健康理念。

  其次,發展自行車事業能帶來顯著經濟效益。如今自行車文化正逐步從代步向時尚騎行轉變,“環廣西”是廣西舉辦國際賽事的標誌性起點。以舉辦自行車世巡賽為契機,把“環廣西”打造成為與“環法”齊名的頂級賽事,擴大賽事交流平臺,將能極大提高廣西的知名度,為廣西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

  再次,首府南寧作為中國-東盟博覽會永久舉辦城市和“中國綠城”,如能建設好造型優美、暢通有序的自行車專用車道,將會成為提升城市形象的一張名片。

  支招 建立地面與空中立體專用車道

  樂園—萬象城—金湖廣場—長虹路的環線。火車東站是中國西南地區最大的高鐵站之一,鳳嶺北也是南寧的城市名片區域,但目前該片區公共交通覆蓋不足,居民出行還不夠便捷,因此可在鳳嶺建立騎行環線。

  建議配套建設自行車專用過街通道。在人流量密集的重點區域,如火車東站、南寧火車站、五象CBD、萬象城、朝陽廣場等區域建立專用自行車過街通道,或將自行車專用過街天橋與人行天橋進行一體化建設。

  九三學社廣西區委建議,在借鑒廈門等城市空中自行車道項目的基礎上,在南寧建立地面自行車道與空中專用自行車道一體化的網絡體系,以此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服務水準,進一步提升通行效率,並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

  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做好南寧城市自行車專用道規劃,分步驟建立健全立體自行車道網絡體系——

  建議修建會展中心—南湖—青秀山—鳳嶺南區域環線。南湖是南寧市目前最優美的城中湖泊,地理位置優越,可在環湖慢跑跑道旁規劃一條地面自行車道,外部線通過站點與南湖環線連接。

  建議修建體育中心—五象湖—龍崗區域環線。該區域的市政建設正在進行中,可在此建立西南首個空中自行車環道,連接政務中心、五象嶺、蟠龍村、體育中心、CBD中心區域和五象湖。

  建議修建火車東站—佛子嶺路—兒童樂園—萬象城—金湖廣場—長虹路的環線。火車東站是中國西南地區最大的高鐵站之一,鳳嶺北也是南寧的城市名片區域,但目前該片區公共交通覆蓋不足,居民出行還不夠便捷,因此可在鳳嶺建立騎行環線。

  建議配套建設自行車專用過街通道。在人流量密集的重點區域,如火車東站、南寧火車站、五象 CBD、萬象城、朝陽廣場等區域建立專用自行車過街通道,或將自行車專用過街天橋與人行天橋進行一體化建設。

  〔相關連結〕

  廈門建國內首條空中自行車道

  廈門建設的國內首個空中自行車道全長約7.6公里,它是在BRT高架橋下兩側架起兩條新高架橋,作為專屬的自行車道,形成一個獨立的騎行系統。自行車道斷面主要沿BRT兩側佈置,單側單向兩車道,凈寬2.5米,總寬2.8米;合併段凈寬4.5米,總寬4.8米,採用鋼箱梁結構。

  該空中自行車道設計峰值流量為單向2023輛/小時,設計時速為25km/h。採用智慧化閘機“鑒別”進入車道的車輛,並採用多重傳感監測技術、可見光及紅外圖像採集處理等技術實現對自行車、電動車和摩托車的快速通過式檢測識別。車道每隔50米便有一處監控攝像頭,應急中心調度員可通過監控發現違規者,並通過廣播予以警告。此外,攝像頭還可智慧分析騎行流量,及時啟動應急預案。(記者 韓沛 周志英 原文編輯/孫青蓮)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