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欽州:社會共治,保舌尖上安全

2018-02-06 11:07:13 | 來源:廣西日報 | 編輯:唐志強 | 責編:趙瀅溪

  本報記者 韋義華

  “這裡變得這麼整潔,大家來吃粉、吃飯都放心!”近日,在欽州市子材街道小餐飲集中區的品旺快餐店裏,市民周靈吃著豬腳粉説。

  正在忙碌的店老闆陳朝渙隔著玻璃櫥窗告訴記者,“你掃一掃這個二維碼,就可以獲取我們商家的經營信息,對我們實施監督。”記者輕輕一掃,二維碼即顯示該商家的名稱、營業執照、經營者健康證明、承諾書等圖文信息。

  記者在附近的粉店、水果攤點、熟食店走訪發現,每個店都張貼有這樣的二維碼。這是欽州市在食品安全示範區內建立的信息化監管體系。在示範區內,無論是管理部門、消費者,只要發現食品、服務等方面有問題,可隨時通過“掃碼”查詢經營者的信息進行監督或投訴。

  “這個體系,有效地解決食品生産、經營監督途徑不夠暢通等問題。”欽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熊子成説,該市把“社會治理制度建設”高度融合到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創建工作中,強化食品安全手段,織密食品安全監管網絡,引導公眾參與和社會協同,從而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準和公眾獲得感、安全感。

  目前,欽州市已建成1個食品安全示範區、13個食品安全示範鎮(街道)、16個食品安全示範種植養殖場、229家示範食品生産經營企業,52家規模養殖場被授予“廣西畜禽現代生態養殖場”稱號。

  在生産經營環節的監管中,欽州市打出“組合拳”,全面落實食品安全“四個最嚴”,創新舉措出實招:

  ——對小作坊,實施“1+4+6”(一個承諾書、四項制度、六個規範)監管模式,食品生産企業100%實施品質安全授權人備案,全市小作坊的監管覆蓋率達95%以上。

  ——深入開展以農村食品安全“凈流”為總行動的系列整治,推行“廠超對接”和“基地+加工企業+超市”等採購模式,有效杜絕“三無食品”和假冒偽劣食品流入市場。

  ——建立欽州網絡餐飲監管平臺,引入網絡訂餐大數據分析,2000多家美團商家、600多家“餓了麼”商家實現網絡實時監管,把好群眾最後“入口關”。

  尤其是欽州市探索建立了電子追溯體系,39家企業實行“電子一票通”,實現養殖、加工、銷售、出口全過程食品安全信息追溯,“欽州大蠔”“海鴨蛋”等海産品品牌全部實行二維碼標識,嬰幼兒配方乳粉及紅酒的安全追溯體系建設也在部分超市開展。

  “食品安全監管難,還在於生産經營點多面廣,管理的時間長、空間大,加強行業自律是必不可少的手段。”欽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辦公室主任梁龍介紹,全面實行業主承諾制,對全市食品安全管理十分有效。

  欽州大學城及周邊人口較密集,食品經營主體達60多個。1月27日上午,記者在大學城食品經營集中區看到,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站、協管員一應俱全,公示欄上張貼著所有食品經營戶對社會的莊重承諾:“決不採購渠道不明、私屠濫宰、注水、病死、以及無證、無票的畜禽肉類及其製品……”

  在食品安全示範城市創建工作中,欽州市引導食品企業自覺落實主體責任,該市主城區參與食品安全誠信大承諾活動的企業達80%以上,農産品生産企業(合作社)落實品質承諾制度達100%。

  “全社會動起來,與職能部門單一管理的效果完全不同。”欽州市食品藥品監督局副局長陳建統説,目前欽州市不斷加強協管隊伍建設,積極發揮行業協會的監督作用,收到很好的效果。

  據介紹,欽州市食品安全網格化管理模式進一步完善,市、縣(區)、鎮(街道)三級食品藥品監管機構、設備、人員、辦公場所配備率達100%,建三級網格1000多個,食品安全監管人員(協管員、信息員)有8022名。

  以各級食品行業協會落實協會成員單位主體責任為抓手,引導企業開展自查自糾,認真抓好落實整改,有效遏制和消除食品安全風險隱患。自2016年以來,欽州市抽樣監測“瘦肉精”合格率100%,食用農産品例行監測、蔬菜及水果監測合格率均保持在99.9%以上。

  目前,欽州市食品安全聯動指揮中已建成運行,實行農安、食安、公安“三安聯動”機制,公安、檢察機關還先後成立駐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警務室、檢察工作站,為快速、精準處置轄區內的各類食品安全案件提供有力保障。兩年以來,該市累計立(破)食品刑事案件18起,刑拘36人,逮捕17人,移訴24人。

  2017年7月,欽州市政協把全市食品藥品監管列入民主監督評議範疇,並在民主評議工作中解決食品安全示範城市創建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同年9月,通過民主監督,欽州市食品藥品檢驗所業務綜合樓提前投入使用,使該所食品藥品檢測項增加至1178項,基本滿足欽州市日常檢驗檢測工作需要。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