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發佈會現場。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韋克文 攝
新聞發佈會現場。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韋克文 攝
廣西新聞網宜州2月11日訊(記者 覃錚)近日,河池市宜州區委、區人民政府舉行2018年第一次新聞發佈會,向社會各界通報該區2017年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總體情況和2018年各項工作目標和任務。通報指出,剛剛過去的一年,該區經濟呈現“總體向好、穩中有進、穩中提質”的良好態勢,各項事業取得了全面進步。
2017年,宜州區地區生産總值完成127.02億元,增長6.2%;固定資産投資完成44.91億元,增長20.2%;財政收入完成7.16億元,增長8.4%;工業總産值完成53.89億元,增長21.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54.83億元,增長11.7%;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26元,增長1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98元,增長8.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28元,增長9.8%。
一年來,宜州區堅持“穩中求進、提質發展”總基調,搶抓“撤市設區”新機遇,紮實開展營造“三大生態(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團結和諧的社會生態、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態)”實施“四大攻堅(全面精準脫貧攻堅、旅遊提質發展攻堅、産業轉型升級攻堅、基礎設施建設攻堅)”七大行動,重點抓好脫貧攻堅、産業轉型升級等幾方面工作,表現亮眼,成績喜人。
2017年,宜州區通過完善基礎設施補齊脫貧短板、發展扶貧産業搭建致富載體、突破搬遷瓶頸打好重大戰役、加強資金籌措強化攻堅保障、創新扶貧模式拓寬增收渠道等舉措,精準發力,全區實現15個貧困村8574人脫貧摘帽,分別完成自治區下達任務的115.4%和149.6%,貧困人口由2016年底的4.45萬人下降到2017年底的3.59萬人,貧困人口退出精準率100%。
2017年,宜州區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注重産業轉型升級,三次産業結構持續優化,産業轉型升級呈現新態勢:工業産業集聚發展、現代農業提質增效、第三産業加快發展。其中,糖料蔗面積和産量均創近三年新高,預計2017/2018年榨季進廠原料蔗産量達110萬噸,比上個榨季增加15萬噸,“雙高”基地面積發展到4.3萬畝,居河池市首位。桑蠶産業健康發展,去年全區桑園面積達34.67萬畝,鮮繭産量為6.36萬噸,農民養蠶總收入達27.54億元,桑園面積、鮮繭産量連續12年保持全國縣域第一。
2017年,宜州區率先在河池市推行招商引資項目代辦制,完善項目行政審批綠色通道,打造“陽光政務超市”,年內招商引資項目11個,計劃總投資89.35億元,全年內資到位資金28.33億元,外資到位資金2670萬美金,超額完成河池市下達的全年目標任務;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去年全區實施500萬元以上重大項目148項,年度計劃投資42.15億元;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區本級行政審批僅保留275項,較2014年減少了300項,減幅達52%。此外,在金融、科技、教育、醫療衛生、國有企業、國有林場等多個領域改革也取得實質性進展。這些舉措,將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最大限度增強全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活力。
2017年,宜州區圍繞打造“劉三姐文化旅遊名城”目標,以鞏固廣西特色旅遊名縣創建成果和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為抓手,紮實推進旅遊提質發展攻堅行動,文化旅遊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全年共接待國內外遊客416.29萬人次,同比增長22.01%;實現旅遊消費61.97億元,同比增長28.25%。
2017年,宜州區紮實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著力打造宜居宜人、便捷舒適的城鄉環境,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0.18%。還全面推行河長制,龍江河、下枧河水質穩定達標,土橋水庫等飲用水源安全穩定,入圍全國“2017年百佳深呼吸小城”名單,下枧河被評為全國10條“最美家鄉河”之一。
舉全區之力紮實推進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投資1.45億元加大全區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近2億元建設區人民醫院、工人醫院、婦幼保健院等一批基礎設施項目;全面完成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兩項制度結合,紮實開展全民參保登記;持續創新社會治理方法,推行“行車衛士”和“安防監控進萬家”警企聯動模式……2017年,宜州區在教育、衛計、社保、就業創業、改善住房、食品藥品監管、社會治理等民生方面,通過實事惠民,強保障、促和諧,讓人民群眾生活幸福指數不斷提高。智慧警務模式、“公安+N”警企聯動社會治安立體防控新模式得到自治區公安廳高度肯定。慶遠鎮六坡村、劉三姐鎮小龍村、懷遠鎮李家寨村榮獲“全國創建無邪教示範村”稱號。
過去的一年,宜州區也不斷加強政府自身建設,並創新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方式,開發建成宜州區陽光政務監管平臺,有效解決扶貧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同時,深入推進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2017年,宜州區共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問題23起,立案19件,給予黨政紀處分14人,立案查處扶貧領域違紀問題98件,辦結48件,給予黨政紀處分48人。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