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廣西融水:萬名黨員趕坡會服務返鄉農民工

2018-03-01 16:52:37 | 來源:人民網 | 編輯:唐志強 | 責編:趙瀅溪

  【八桂大地、八桂大地-柳州】廣西融水:萬名黨員趕坡會服務返鄉農民工

2月27日,在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桿洞苗鄉十二坡,一名組工幹部給返鄉群眾發放黨建宣傳資料

  人民網融水3月1日電 “山上有杜鵑,林中有竹筍,田裏可燒魚,開發旅遊同樣可以致富。”2月28日晚,在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桿洞鄉花孖苗寨,苗族女黨員吳鳳雲信心十足地對走訪她的融水縣委組織部幹部説,“今年,我還是留在家裏,邊搞旅遊邊照顧父母。”

  80後大學生吳鳳雲是苗寨裏的女黨員,2009年大學畢業後,即留在村裏,在村黨支部的引領下,她利用學到的知識,帶領苗胞共同致富。春天,她帶遊客到深山裏看紅藍各異的杜鵑花;夏天,她帶遊客到到深山裏看瀑布、拍雲海;秋天,她與遊人一起到田裏抓禾花魚、辦燒魚節;冬天,她與苗胞到竹林中挖冬筍、賣冬筍,增加收入。一些外出務工人員看到大家在家裏也能致富,紛紛返鄉創業。

  春節期間,該縣黨委組織部結合少數民族民俗特色,抓住外出務工人員返鄉過春節的時機,開展“服務返鄉人員助脫貧,送教下鄉進坡會”系列活動。近萬名黨員幹部深入苗家侗寨“打同年”、“趕坡會”,通過召開“迎春茶話會”、“返鄉人才座談會”、入戶走訪等形式,進村入戶分別與外出務工人員面對面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專業特長、創業就業方向及存在的主要困難、問題和需求。還向當地外出務工返鄉黨員、群眾宣傳黨的扶貧、惠農、返鄉人員就業創業等政策。同時,建立返鄉人員一村一冊人才數據庫,為返鄉人員搭建溝通聯繫平臺,鼓勵部分返鄉人員留鄉就地就業創業,積極投入到脫貧攻堅和支持家鄉建設中,發動員他們成為當地鄉村建設的中堅力量,以用實際行動支持家鄉建設,並帶動貧困群眾發展産業,共同脫貧致富,助力精準脫貧。

  “我在外務工10多年了,積累了豐富的建築經驗。今年,我不打算外出務工了,要組建一支建築隊,把優秀人才留在家鄉,建設家鄉。”在走訪活動中,該縣白雲鄉瑤口村竹口屯侗族黨員謝富成説,“現在,去縣城坐車也只要1個多小時,方便多了。”

  2002年起,謝富成一直在外打工,年收入2萬多元,但家裏的老人、小孩無人照顧,成了留守人員,幸福指數明顯下降。在這次回家過年中,看到到家鄉的變化,謝富成看在眼裏,記在心上,決定留鄉就地就業創業,多渠道增加收入。

  幾年前,該縣部分偏遠地區在沒有通公路及硬化公路前,村民走出村屯到鄉鎮,均要步行,少則要花1個多小時,多則要花3、4個小時。如果想到縣城或去外地打工,有些村民甚至要花一二天的時間,才能達到縣城。如今,該縣已經鄉鄉通柏油路、村村通水泥路、大部分自然屯也通了公路及水泥路。打通“最後幾公里”的返鄉路,讓當地村民告別了長途跋涉山路的歷史,拉近了村民與外界的“距離”。大部分村屯不但通路、通水、通電等,還通了網絡,在深山裏的村民,只要動動指尖,就能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有效加快經濟社會的發展步伐。

  目前,該縣召開外出務工返鄉人員迎春茶話會20場次,返鄉人才座談會200多場次,走訪返鄉人員10萬餘人次,送教進坡會200多場次,發放黨的十九大精神及扶貧、惠農、返鄉人員就業創業等政策資料20多萬份。(龐革平、龍林智、蒙月皎)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