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廣西民族博物館講解志願者:博物館裏“話”人生

2018-03-06 09:37:59 | 來源:南國早報 | 編輯:唐志強 | 責編:趙瀅溪

  博物館裏“話”出繽紛人生

  ——廣西民族博物館講解志願者側記

  【八桂大地】【熱門文章】(首頁標題)博物館裏“話”人生(內容頁標題)廣西民族博物館講解志願者:博物館裏“話”人生

  講解志願者向展館工作人員學習展品的知識。 

  廣西新聞網-南國早報記者 劉豫 文 鄒財麟 圖

  剛過去的春節期間,廣西民族博物裏人潮洶湧。越來越多的觀眾把節假日逛博物館、看展覽當成了一項“新民俗”。這時候,穿梭在參觀者之間,身著黃色馬甲的博物館講解志願者格外顯眼。一整天下來,他們不知疲倦地為人們進行著講解工作,甚至連喝上幾口水的時間都沒有。

  “我們越忙,説明館裏的展覽辦得好,我們的志願者工作也就越有價值了。”3月3日,幾位剛剛忙完春節假期義務服務工作的講解志願者接受了記者的採訪。滿足和快樂,是他們在講述自己的志願者經歷時,最常挂在嘴邊的兩個關鍵詞。

  過五關斬六將

  才能入選

  鄭春梅2015年加入了廣西民族博物館講解志願者團隊。她告訴記者,目前館內像她這樣的成人講解志願者共有45名。他們都是通過禮儀、發聲、面試、筆試等多次考核,接受各種歷史、文化等專業知識培訓,並達到每年一定時長的志願服務後,才能成為一名義務講解員。

  “錄取比例大概為10:1,真的挺不容易的。”鄭春梅的本職工作是一名導遊,本以為可以輕鬆應對這項義務服務,直到前去應聘,才發現講解志願者不簡單。“根據展館佈置,大家得到的資料大致相同,但講解內容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適當發揮。我最初準備的相關資料有好幾萬字,但精簡到解説詞只能有幾千字,這相當考驗功夫”。

  拿到一份博物館提供的標準解説詞之後,鄭春梅會在保證內容科學、準確的基礎上,從觀眾的角度進行簡單的再加工,既要保證知識性,也要保證趣味性。同時,在適當融入自己拓展的講解和觀點後,還不能給聽眾感受到講解員太過強烈的主觀性。“反正不比導遊這份工作輕鬆。”鄭春梅思考片刻,笑著總結道。

  【八桂大地】【熱門文章】(首頁標題)博物館裏“話”人生(內容頁標題)廣西民族博物館講解志願者:博物館裏“話”人生

  鄭春梅在雲雷紋銅鼓王前留影。

  面對不同聽眾,講解各有特色

  在廣西民族博物館的講解志願者團隊裏,每個人的身份和職業不同,年齡不同,閱歷也有所不同。但是他們都是為了同一個目的而走到一起:服務別人,快樂自己。

  勞麗華今年還在桂林讀大學二年級,趁著寒假回家,專程趕來廣西民族博物館“幫忙”——她已經加入講解志願者團隊三年多了。當初報名參加志願者團隊時,勞麗華才上高二。對她而言,這既是幫助他人的機會,也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

  “每次拿到講解詞我都先問自己,如果我是觀眾,希望知道什麼?我的知識積累不像專家那樣系統,而是圍繞著一個又一個展覽,跳躍著展開。”為了能夠應對觀眾的提問,張鵬常通過大量的閱讀和博物館展覽的參觀來“充電”。

  除了知識儲備,勞麗華説,她關注的另一個重點是要知道自己面對的是一個什麼樣的受眾群體。“如果我發現隊伍當中老年人比較多,我語速會放慢、增加一些貼近老年人生活的話題和他們來溝通;如果我發現觀眾中年輕人比較多,我會通過一些少數民族服飾、頭飾等時尚話題來引導他們;如果給小孩講解,我不會增加歷史味太濃的知識等等,我只會引導他們去如何發現其中有趣的細節”。

  幫助別人,收穫比付出多

  “好多人不理解,當個志願者還那麼費勁,可是我們覺得值。志願服務不僅僅是奉獻,其實也有收穫,收穫的不是金錢、榮譽,而是通過互動增長的知識和見解。我們中有學歷史的老師,有忙著開店的生意人,也有行政單位的公務員。我們通過服務互相切磋,和大家分享這些故事,宣傳廣西,這就是我們志願者的收穫”。

  50歲的講解志願者粟霞一見到記者,就打開了話匣子。接觸志願者工作兩年多時間,“收穫”是她最大的感受。

  粟霞説,每次來到廣西民族博物館,她都會看到許多觀眾,與別人相互交流,説説笑笑,她覺得很快樂,很滿足。來博物館參觀的遊客,有的是專家,有的是大學教授,有時遊客問的問題自己很難答上來,她便會虛心請教,並記下來回家查閱資料。

  粟霞並不覺得這麼做很尷尬,“山外有山”,她把別人講的認真記下來,核實後再回過頭來講給其他人聽。都説志願者付出了很多,但她覺得,其實,這是一個彼此成就的過程。

  堅持前行

  讓大家愛上博物館

  剛服務滿一年的講解志願者梁海向記者笑説,其實最早做志願講解時,他還是覺得有點尷尬,因為需要在門口吆喝一句“想聽講解的觀眾請到這邊來”,才會有幾個觀眾走過來。“我説我是志願者,有的觀眾第一反應就是問:你收錢嗎?我反復説不收錢,才會折返回來聽”。而現在,只要看到他胸前的身份牌,觀眾會主動提要求:“能給我講講嗎?”

  這種變化,讓梁海覺得很有成就感。“可見,博物館免費開放後,現在很多人願意走進博物館,博物館也在以大眾願意接受的姿態,如採用數字媒體、微博、語音導覽等多種方式,來拉近與觀眾的距離。而我們講解志願者,正好起到了橋梁作用”。

  博物館的大門是實實在在地打開了。但梁海發現,還有很多人認為博物館是只來一次的地方,“這是一個誤區”。

  梁海説:“博物館是收藏人類記憶、珍藏民族靈魂的地方,不是旅遊景點,而是一個心靈休憩所,是人可以靜心思考和回憶的地方,是城市功能中必不可少的一個模組。現在博物館的硬體上去了,更需要在軟體上下功夫。我們這些講解志願者,也是軟體上的一環。雖然我們不是館裏的專職人員,但既是特殊的觀眾,也是館裏往外的延伸部分,與觀眾的交融感很好。有的志願者有著深厚的專業知識,願意做學者型的講解員,而我更願意把觀眾帶進博物館,讓觀眾愛上博物館。”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