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侗寨貧困戶搬遷記:“小洋樓”不花貧困戶一分錢

2018-03-20 14:46:44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編輯:唐志強 | 責編:趙瀅溪

  “日子一定可以更紅火”

  侗寨貧困戶搬遷記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謝洋 實習生 王鈺淇

  春節前夕,榮地村大寨屯村民潘國強忙得不可開交。除了置辦年貨,今年他還有一項特殊的工作——裝飾新房。

  榮地村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一個侗族村民聚居的自然村落,村裏共有341戶1415人,其中貧困戶127戶471人。村主任潘劍介紹,村民主要經濟來源為務農和外出務工,2017年村民人均純收入約為3000元。

  1月26日,村裏大寨屯22戶貧困戶搬離了祖祖輩輩生活的吊腳樓,不花一分錢住進了當地政府為他們新建的兩層“小洋樓”。這些樓房位於距舊寨不足1公里處的榮地新村,外觀設計風格與侗族傳統木質吊腳樓一致,建材卻由木頭、竹子換成了鋼筋、水泥。推開房門,客廳、臥室、廚房……稍一走神,來客會誤以為走進了城裏的單元房。

  搬家前,潘國強和兄弟兩家三代十一口人擠在70平方米左右的吊腳樓裏,人均住宅面積不足7平方米。這並不罕見,村裏的木質吊腳樓多建於上世紀60年代,每棟樓可供居住的面積都不大。

  榮地村地處廣西元寶山南側,平均海拔近800米,屬於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山區村。村裏地勢陡峭,局部地區坡度可達60度,屬於滑坡、泥石流多發地帶。

  吊腳樓建在了這些安全隱患區,由於年久失修,這些老木屋漏風漏雨已成常態。遇到暴雨天,潘國強和一些鄰居不得不暫時轉移到較為安全的親戚家或隔壁的學校居住。待雨過天晴後,再回家收拾。

  2016年8月,村子裏連日暴雨,山洪衝垮了一戶村民家的防洪墻。山洪退去,吊腳樓的兩根柱子懸在了空中。雖然山洪並未導致人員傷亡,但這件事讓周圍的村民心有餘悸。近兩年汛期,榮地村頻繁出現地質災害導致房屋損壞的情況,每逢雨季村民們便生活在地質災害的陰影下。

  當地政府早已注意到了這一情況,2014年,鄉里就開始謀劃,依託國家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政策,在榮地村為地質災害頻發區的貧困群眾另建新居。

  “貧困戶才能搬來住,我們又住不了。”榮地村人均耕地不足0.5畝,耕地資源稀缺。得知要拿自家的耕地為貧困戶建新房,原有耕地戶主提出了反對意見。“村裏搞建設項目是為了宜居鄉村建設,佔用大家的地也不是白佔的。”潘劍多次為他們做思想工作。

  後來,在多方努力下,徵地工作完成了。讓潘劍沒想到的是,不光被徵地的非貧困戶有意見,符合搬遷條件的貧困戶也有怨言。

  “新房面積又小又不方便,我們這裡雖然簡陋但是還可以養豬、養牛。”貧困戶潘慶光聽説要收回原有住宅後有些不情願,“新房好是好,就是太小!”

  貧困戶普遍反映新居面積較小,鄉政府了解情況後對原有75平方米戶型方案進行修改,按照人均不超過25平方米的國家標準共設計4種戶型。考慮到侗族居民晾曬稻穀、養殖牲畜的生活習慣,在設計時特意在二樓預留了近30平方米的露天陽臺,在樓房不遠處的山坡上規劃了近80平方米的牲畜飼養區。

  喬遷新居當天,婦女們一大早身著侗族裙裝,頭戴嶄新的頭帕聚在一起等待搬遷。簡短的出舊寨儀式後,貧困戶代表們肩挑禾把、柴火、棉被等物品走向不遠處的移民新村。新家門口的紅燈籠在淺黃色墻面映襯下顯得尤為鮮艷。

  “高興哦!有這麼好的條件,自己不用掏一分錢,生活環境更好了。”47歲的潘福欽兩個孩子均在讀書,全家所有經濟負擔壓在他和妻子身上。搬入近100平方米的安置房,潘福欽興奮地説:“政府政策這麼好,日子一定可以更紅火。”

  四榮鄉副鄉長吳婷介紹,貧困戶搬入新居後,依然享受原有扶貧政策。他們將繼續培訓貧困戶學習靈芝菌種植與桃園、茶園護理技術,引導村民就近工作。對於外出務工意願強烈的貧困戶,他們還將提供免費的就業技能培訓。

  “當初做工作那麼困難,現在他們搬到了新家,吃那麼多苦也值了。”潘劍表示,當地正在申請將22戶搬遷群眾原有宅基地收回作為村集體經濟用地,由村民小組用於經營農家樂,從而引導搬遷戶參與開發獲得分成收益。

  搬得出、穩得住、逐步富,榮地村大寨屯只是融水縣異地扶貧搬遷工作的一個縮影。據統計,截至2017年年底,融水縣已完成易地扶貧搬遷安置人口2093戶9020人,近萬名大山深處的少數民族群眾住上新房子。

  剛剛過去的這個冬天,融水苗山氣溫降到了零攝氏度以下,儘管天空飄起了雪花,但搬入新居的老鄉們,熱情地在家門口擺起長桌宴,聲聲侗歌和祝酒詞中,滿是喬遷新居的喜悅。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