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自力更生才能早脫貧

2018-04-08 11:55:58 | 來源:廣西日報 | 編輯:唐志強 | 責編:趙瀅溪

  “自力更生才能早脫貧”

  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記者 管林華

  “投放飼料、更換海水、打氧氣……”每天清晨7時,潘時遠已在蝦塘忙碌起來。

  他是合浦縣黨江鎮南域村人。上有70多歲的老父母,父親患有長期慢性病,妻子平時在家幫忙照顧老人;育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在外做些散工零活,小兒子在上小學六年級。潘時遠本人由於早年外出做建築工被攪拌機壓到左腿,傷後留下後遺症。

  為了增加收入,潘時遠前幾年嘗試養對蝦,但由於養殖經驗及知識欠缺導致虧本。2015年年底,潘時遠被確定為建檔立卡戶。精準扶貧工作開展後,駐村第一書記劉軍帶領駐村工作隊因戶施策,多次上門做思想工作,走訪了解情況和研判市場前景,並結合潘時遠當前的實際情況,最終商定了“養殖南美白對蝦”産業計劃。駐村工作隊一席談話激起了潘時遠創業致富夢想,他本人也清楚明白,“要早脫貧、真脫貧,就必須自力更生,勤勞致富,實現自我造血功能,不能時刻等著政府、等著政策的幫扶。”

  想要幸福就要努力奮鬥。吸取前幾年虧本的失敗教訓,潘時遠把全部精力投入到養殖南美白對蝦的項目當中,多次參加培訓班,努力提高養殖對蝦技術;挖掘市場信息,抓準“早養蝦”和“晚養蝦”的優勢,瞄準錯峰上市的優良時機。

  奮鬥終有回報。2016年,潘時遠共經營10畝蝦塘,成功養殖對蝦3批,對蝦産量由以前的畝産100-150公斤增加到近500公斤,順利出售獲利6萬元;年初的幫扶措施和各項扶貧政策也得到落實,當年年底他家實現脫貧。2017年,潘時遠再接再厲,結合天氣變化、水質變化等因素,改造蝦塘的進水排水及儲水系統,再次獲取可觀的利潤。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奮鬥,潘時遠家庭生産生活狀況得到了很大改善,成為黨江鎮南域村的脫貧典範,2017年5月獲得合浦縣脫貧攻堅“貧困戶奮進獎”。

  潘時遠感慨地説:“國家對貧困戶有很多政策和照顧,但是我們不能一輩子靠政府,靠政策,要自力更生,自強自立。貧困並不可怕,人窮志不窮,要有這種信念,我們才能走出困境。”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