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廣西千年古靈渠啟動申報“世界灌溉工程遺産”

2018-04-27 13:15:15 | 來源:中新網 | 編輯:唐志強 | 責編:趙瀅溪

  摘要提示:“靈渠保護與申遺暨水利遺産保護利用學術論壇”26日在廣西桂林市興安縣舉行。記者在會上獲悉,今年靈渠將啟動申報“世界灌溉工程遺産”。

  中新社桂林4月26日電 (唐夢憲 趙琳露)“靈渠保護與申遺暨水利遺産保護利用學術論壇”26日在廣西桂林市興安縣舉行。記者在會上獲悉,今年靈渠將啟動申報“世界灌溉工程遺産”。

  當天,中外140多名專家學者與會,圍繞靈渠保護與申遺、灌溉工程遺産保護髮展、水利史與社會發展進行專題學術討論。

  國際灌排委員會副主席丁崑崙在會上表示,古代水利工程及其蘊含的治水智慧,是對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與管理的偉大典範,值得當今大力研究和傳承弘揚。

  被譽為“世界古代水利建築明珠”的靈渠建於西元前214年,全長37.4公里,溝通了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是中國古代南北水路運輸的要道,也是當今世界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人工運河之一。它與都江堰、鄭國渠並稱為“中國古代三大水利工程”。

  丁崑崙指出,今年聯合國確定的“世界水日”宣傳主題是“借自然之力,護綠水青山”。古代治水哲學和智慧與此不謀而合。這些古代水利工程歷經千百年風雨洗禮和世代交替,至今依然發揮著良好的興利除害作用。他表示,靈渠就是古代水利工程的優秀代表之一。

  世界灌溉工程遺産名錄是國際灌排委員會為保護、挖掘和推廣具有歷史價值的可持續灌溉工程及其科學經驗而設立,自2014年開始在全球範圍評選,目前全世界已有50多處古老灌溉工程入選,中國共有13處。

  中國水利學會水利史研究會會長譚徐明表示,灌溉工程遺産意義重大,使中國在用的古代水利工程得到搶救和保護,使更多的公眾走近水利,從中感受祖國厚重的歷史文化。灌溉工程遺産保留了中國水利的文化基因,是今天乃至未來水利可持續發展的智慧源泉。

  早在1988年,靈渠就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目前,靈渠已兩次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産預備名單》。近年來,當地已投入上億元人民幣全面修繕了靈渠大小天平壩面,對鏵嘴進行恢復性的修復工作,對秦堤進行防滲補漏,對北渠進行風貌修復等,全力推進靈渠“申遺”。(完)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