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老南寧的絹紡廠 新南寧的“798”

2018-05-02 10:06:12 | 來源:廣西新聞網 | 編輯:唐志強 | 責編:趙瀅溪

  老南寧的絹紡廠 新南寧的“798”

  [焦點圖、移動端]老南寧的絹紡廠 新南寧的“798”

  曾經的南寧絹紡廠廠房裝飾上了個性塗鴉.記者 徐天保 攝 

  斑駁的墻體、紅褐色的磚頭,高聳的老水塔、縱橫交錯的鋼架鐵管……如今在每一個飛速發展的城市裏,都存在一些因歷史變革而不可避免衰敗的老廠房,它們已經不復當年的輝煌,但都留存著一些獨有的時代印跡。如今,南寧市的部分老廠房正在悄然變身,經過潛心打造,這些一度“灰頭土臉”的老舊建築,搖身變為創意街區、文化基地等吸引年輕人的“新樂園”。本報記者專程探訪這些老廠房的前世今生,見證它們的“華麗轉身”。

  老廠房的“華麗 轉身”

  核心提示

  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記者 

  梁如雪/文 徐天保/圖

  北京798藝術區位於北京朝陽區酒仙橋街道大山子地區,原為原國營798廠等電子工業的老廠區所在地。如今798已經引起了國內外媒體和大眾的廣泛關注,成為了北京都市文化的新地標,已然成為許多外地遊客除長城、故宮之外必去的一個首都景點。

  今年上半年,南寧人自己的“798”似乎也在一夜之間冒了出來,並迅速成為“爆款網紅”。這個創意街區是一片沉寂多年的老廠房,坐落于江南區石柱嶺一帶。本期就讓我們走進曾經的南寧絹麻紡織印染廠(以下簡稱南寧絹紡廠),掀起它全新印染過的蓋頭來。

  沿革

  “早在1965年,我就來南寧絹紡廠擔任學徒工了。那時候月工資只有19元,到了第2年給漲了2元。“今年68歲的王宗駿可算是南寧絹紡廠的第一批老職工。他剛到廠裏的時候,車間都還未建好,學徒工除了進行生産,還要跟著平整土地、搬磚鏟沙,參與廠房建設來。

  據一些老職工回憶,上世紀50年代,廣西利用木薯葉大規模飼養蓖麻蠶獲得成功,名為“木薯蠶”。隨著産量的增加,1964年8月,廣西決定籌建南寧絹紡廠,並招收學徒500多人,分赴上海等地學習,王宗駿正是這批新學徒中的一人。當時的上海市政府還專門招聘了300多位紡織業職工來到廣西支援絹紡産業建設,他們也成為南寧絹紡行業早期的重要技術力量和管理骨幹。

  1965年,南寧絹紡廠在亭洪路旁的石柱嶺興建投産,兩年後絹綿綢的年産量就達到248萬米。曾經的江南區是南寧市不折不扣的工業區,大型企業林立,整個江南猶如一個巨大的廠區。王宗駿至今還記得,當年搭公交車前往石柱嶺一帶,車內都會報送目的地“您好!江南工業區已經到達”。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