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畫説扶貧”——一個青年畫家的別樣扶貧故事

2018-05-07 18:13:31 | 來源:新華網 | 編輯:唐志強 | 責編:趙瀅溪

  新華社南寧5月3日電題:“畫説扶貧”——一個青年畫家的別樣扶貧故事

  新華社記者向志強、農冠斌

  【焦點圖】“畫説扶貧”——一個青年畫家的別樣扶貧故事

  5月2日,尚新周在自己的扶貧主題畫展上與參觀者交流。新華社發(高嬿攝)

  啃食野花野草的黑毛豬,昂揚的公雞,在山間飛奔的山羊……5月2日,在廣西藝術學院漓江畫派藝術研究中心美術館,一場別開生面的扶貧主題畫展吸引了眾多參觀者。

  這些畫的作者是廣西藝術學院的青年畫家尚新周,畫作展示的是廣西百色市德保縣東淩鎮多脈村過去兩年間的扶貧發展景象。

  2018年4月,尚新周被選派到多脈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多脈村距離縣城2小時車程,尚新周剛到多脈村時,要從一條“兩個人都不能並行”的小道上步行半小時,才能到達村委會所在地。重山阻隔加上喀斯特地貌,使多脈村成為廣西一類貧困村。

  因為當地環境閉塞,尚新周成了村裏為數不多的外來人,語言不通成了困擾他的一大問題。“我一開始動員黨員幹部和群眾尋找脫貧道路,村民們總是用方言互相討論,我被晾在一邊。”尚新周説,工作剛開始,他就碰了一鼻子灰。

  【焦點圖】“畫説扶貧”——一個青年畫家的別樣扶貧故事

  5月2日,尚新周(中)在扶貧主題畫展上與參觀者交流。新華社發(高嬿攝)

  如何架起與村民溝通的橋梁?為了理清思路,尚新周習慣性地用筆在紙上亂涂亂畫,一個通過畫畫交流的念頭閃現在他腦海裏。

  於是,每到週末,尚新周就拿著速寫本在村子周邊寫生,村民看見了覺得稀奇,孩子、老人、婦女、下田的莊稼漢都圍過來,主動用普通話跟他聊天。漸漸地,他知道了村裏適合種什麼,村裏缺什麼,群眾想什麼。

  “村裏來了一個會畫畫的書記”在村裏傳開了。因為畫雞比較多,尚新周被村民稱為“畫雞書記”。“這比我印製的名片好多了,只要跟別人説我是畫雞的,大家就知道我是誰了!”尚新周笑著説。

  多脈村位於缺水缺地的石山區,村民每年只能種點玉米,要想靠種地脫貧,基本上不可能。外出打工成為脫貧致富的唯一希望,但很多外出打工的人因為沒文化、沒技術,不久又回到村裏守著幾分貧瘠的土地。

  “千難萬難,也要發展産業。”尚新周説。可怎麼發展産業?村裏的優勢在哪?怎樣才能將自己所學和扶貧攻堅工作結合起來?尚新周不斷問自己。

  【焦點圖】“畫説扶貧”——一個青年畫家的別樣扶貧故事

  尚新周(右)和貧困戶在山路邊談心時留影(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工作之餘,他用畫筆畫下村裏的風景和故事,畫下村民的生活面貌。無論天南海北的新朋故友,他見面第一件事就是拿出幾幅畫向別人宣傳,他還把這些畫拍成圖片放在社交媒體上。朋友圈更多人了解到東淩鎮這個偏僻的地方,有人開始跟他下單購買農副産品,他把訂單轉給村民。

  兩年來,尚新周創作了百餘幅扶貧小畫,每幅畫裏都定格一段駐村扶貧故事,“畫説扶貧”的方式也讓多脈村的關注度越來越高。

  受此啟發,探索“文化+産業”扶貧的思路在尚新周腦中清晰起來。在廣西藝術學院和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多脈村又通過畫展、微電影、攝影展等方式,宣傳扶貧工作和當地農副産品,打造一個以文化促産業的發展平臺。多脈村吸引了眾多社會企業和愛心人士來進行産業考察和捐助。

  社會力量的參與,使村民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村子的變化,發展信心也大為增強。尚新周趁熱打鐵打出“組合拳”:動員有致富想法的村幹部和致富能人,成立金鳳凰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發展特色養殖;通過狠抓“兩委”班子和黨員隊伍建設,規劃發展脫貧産業;籌劃“文化+産業”系列扶貧項目,通過媒體宣傳,積極打造“多脈村精準扶貧家庭種養産品”品牌。

  【焦點圖】“畫説扶貧”——一個青年畫家的別樣扶貧故事

  這是尚新周的畫作之一“天涯變通途”,展現當地交通變化的景象(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尚新周還帶領村幹部對接當地大超市設立精準扶貧展銷攤位,聯繫南寧的食材公司和後盾單位,逐步建立起“村民合作社+家庭種養+超市+社區+網絡異地銷售”的産業鏈。其中,多脈村在廣西藝術學院舉辦的三次土特産展銷都受到熱捧,當天就銷售一空。“一頭土豬200多斤,平均每斤賣23元,在村裏賣才14元一斤。”村民徐幸語説。

  今年尚新周離開多脈村時,村民們站在寬敞的水泥路上跟他道別。如今,多脈村的通屯水泥路已全部打通,合作社運營的黑豬養殖等種養産業也穩步發展。(完)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