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日報記者 駱 怡 通訊員 謝雪清
5月18日,記者來到賀州學院材料與環境工程學院(碳酸鈣學院)的實驗大樓,在一樓實驗室裏,只見身著白大褂的師生們在琳琅滿目的實驗設備前忙碌。這裡是課堂,也是研究基地。
近年來,賀州學院堅持立足地方,協同發展,加大了對理工類專業和學科的扶持建設。針對賀州市碳酸鈣和裝配式建築兩個千億元産業,碳酸鈣學院圍繞産業的關鍵技術和新産品開發需求開展科技攻關,提高了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
千億元産業呼喚科研人才
帶領學生實驗的是年輕的博士莫福旺,他是碳酸鈣學院粉體材料科學與工程教研室主任,2015年入職以來,在粉體材料的教學和研究上挑起了大梁。
“企業來實驗室找我們,大多是産品出了問題。比如,輪胎産品不合格,有可能是其添加的碳酸鈣産品不夠好。我們會對他們的産品進行檢測分析,為企業拿出産品的改性方案。”莫福旺告訴記者。
為推進學校轉型發展,全面提高人才培養品質和整合資源,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特別是碳酸鈣千億元産業,賀州學院于2016年1月和12月先後成立了賀州市重質碳酸鈣開發與應用研究重點實驗室和材料與環境工程學院(碳酸鈣學院)。2015年5月入職的浙江大學博士陳珍明任新成立的賀州市重質碳酸鈣開發與應用研究重點實驗室主任,碳酸鈣學院成立後,他又被任命為主持工作的副院長。
據介紹,在賀州市碳酸鈣産業10萬從業人員中,有粉體相關知識的佔比不到10%。碳酸鈣學院的成立,不僅肩負著賀州市碳酸鈣産業人才培養的重任,還要圍繞碳酸鈣産業的關鍵技術和新産品開發需求開展技術攻關,延伸産業鏈、增加碳酸鈣産品附加值,為碳酸鈣千億元産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實驗室升格“自治區級”
碳酸鈣是賀州市支柱産業之一,該市近年來相繼被中國無機鹽協會和中國石材協會授予“重鈣之都”“崗石之都”稱號,是國內規模最大的重質碳酸鈣生産基地,也是全國最大的人造崗石生産基地。但就目前情況看,賀州碳酸鈣企業數量多規模小,技術創新能力弱,産業鏈延伸不足,潛能有待開發。
各級部門對賀州學院碳酸鈣學院的建設非常重視。一方面,賀州市及校方都加大了對碳酸鈣學院的資金投入,科研大樓“求真樓”于2016年下半年動工,次年9月就全面入駐。賀州市還將碳酸鈣學院科研平臺建設納入了政府財政預算。另外,在吸引人才方面,他們克服了不少困難,將人才高地迅速搭建起來。
“就區域人才競爭力而言,廣西排在全國中下游水準,而賀州又屬廣西偏遠城市,吸引人才就顯得特別困難。”陳珍明介紹,碳酸鈣學院成立前後,賀州市政府和校方聯合重拳出擊,出臺了優厚的引才待遇和靈活的引才政策,吸引了一批碳酸鈣行業全國知名專家學者為客座教授。同時,依靠“以人才引人才”等辦法,很快引進了20多名博士。
2015年入職的博士萬茂生告訴記者,之所以選擇到賀州來,主要還是看重賀州是全國碳酸鈣的主要産區以及碳酸鈣産業鏈延伸上存在的巨大潛力,作為科研人員,這裡有廣闊的舞臺可以“大展拳腳”。
陳珍明與其帶領的團隊深知責任重大——他們從五湖四海而來,組合在一個新成立的學院。底蘊和積累無從談起,要短時間內幹出成績,就要比別人付出更艱辛的努力。
“2016年10月,在原賀州市重質碳酸鈣開發與應用研究重點實驗室基礎上,集全市、全校之力申報的廣西碳酸鈣資源綜合利用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被批准為自治區第五批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建設。在最終申報成功的17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裏,南寧和桂林共佔了15家,我們獲得一席十分不易。”陳珍明説。
有一種使命在召喚
“以前是我們去找企業,常常吃閉門羹,因為那時企業不相信我們有這個能力。現在不同了。企業在生産過程和産品銷售過程中遇到技術或産品品質問題,首先想到的是我們。”陳珍明自豪地説。
培育基地獲得批准籌建之後,短時間內拿出高水準研究成果,這是證明自己的最好方式。
因此,碳酸鈣學院採取短平快的形式,與區內外高校和研究機構聯合進行技術攻關。其中,萬茂生對“提高碳酸鈣的白度亮度”的研究成果很突出。“白度、亮度不夠,碳酸鈣産品就賣不上價錢,我們研究出新型改性劑,可以將白度提高到95%左右。”萬茂生説,目前,他就此已發表3篇重要學術論文,有20多項專利正在申請中,研究成果正在碳酸鈣企業進行試驗,效果令人滿意。
白度亮度提高,這對於延伸産業鏈,提高碳酸鈣産品的附加值意義重大。另外,碳酸鈣學院還開展了石墨烯、3D列印材料、新能源材料等高性能熱點新材料領域的研究。
現在,企業紛至遝來。“與普通品質檢測和分析測試中心不同,我們能做到人-儀器-産品真正的三合一。企業送來待檢的樣品,我們不但能測試、能剖析、還能提供科學建議或技術指導等,進而為企業優化配方或開發新産品提供更多可能。”陳珍明説。
目前,賀州學院碳酸鈣學院有應用化學和粉體材料科學與工程兩個本科專業,今年還將申報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進而形成與碳酸鈣和裝配式建築兩個千億元産業全産業鏈高度吻合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力圖全方位融入和服務地方經濟建設。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