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南舞匯”聚人心
——環江毛南族分龍節見聞
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記者 韋鵬雁 通訊員 譚綠葉 文/圖
千面銅鼓共賀“世界銅鼓王”誕生。譚綠葉攝
分龍節期間,舉行廣西龍舟系列賽環江站比賽,52支參賽隊800多位運動員參加角逐。譚綠葉攝
打破吉尼斯世界紀錄的“銅鼓王”驚艷亮相、“儺面舞匯”上演萬人狂歡、獨竹漂比賽演繹“一葦渡江”絕技……6月29日至7月1日,2018年廣西環江·毛南族分龍節暨第四屆世界自然遺産文化旅遊節,在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精彩上演。
分龍節是神秘毛南族最古老、最盛大、最重要的節日,是毛南族人民祈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祈求百姓幸福安康、吉祥如意的節日。“我們依託‘世遺環江·多彩毛南’主題,通過舉辦文化旅遊節,建設生態宜居、休閒養生、文化絢麗的區域性國際旅遊目的地。”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縣委書記黃榮彪説。
今年的分龍節被賦予了新的內涵與意義,除了毛南族納牛祈福等傳統文化元素外,還結合世界自然遺産文化,融入毛南族傳統體育競技、龍舟邀請賽、“水上芭蕾”獨竹漂表演、神秘毛南儺面舞匯等豐富多彩而別具特色的文娛活動。
A 辦好盛會,民族文化世代傳承
紅布拉開,嘉賓落槌,雄渾的銅鼓聲響起——世界“銅鼓王”誕生了。6月29日,在環江花竹帽廣場,一面鼓面直徑6.68米,鼓身厚度2.88米,重50噸的銅鼓驚艷亮相。該鼓打破了原來直徑4.198米和厚度2.595米的世界紀錄,成為新的“銅鼓王”。活動還舉行了千鼓賀鼓王儀式,來自雲南、貴州和廣西的1000多面銅鼓同時敲響,場面十分震撼。
這面“銅鼓王”由“壯族銅鼓鑄造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韋啟初、韋啟參兄弟設計鑄造。銅鼓是我國南方重要的文化符號,但其鑄造技藝失傳多年。上世紀90年代起,鐵匠出身的韋氏兄弟開始研究銅鼓的一次性成型鑄造和其他核心技藝,縣裏對他們進行大力扶持,依託分龍節等節慶活動,幫助打開銅鼓銷路。10多年來,韋氏兄弟的銅鼓廠鑄造出各類銅鼓10多萬面。在第十四屆中國(深圳)文化博覽會上,俄羅斯商家意向訂購8000件銅鼓挂飾。
今年已是環江舉辦的第十屆分龍節,該縣通過在節日中舉辦非物質文化展演、巡遊等方式,集中展示、檢驗民族文化傳承和保護的成果,讓銅鼓、儺面、花竹帽等瀕臨失傳的民族文化煥發出生機。目前,環江已完成1242個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的普查、登記、整檔工作;培訓儺戲藝人、儺面雕刻藝人和花竹帽編織藝人500多人次。
B 以節為媒,促進民族團結進步
上萬名各族群眾歡聚一堂,戴上獨特的毛南族儺面盡情狂歡,展示各自最拿手的民族絕技,這是6月30日晚“儺面舞匯”上的精彩一幕。
毛南族儺面舞(肥套)因其神秘性、民族性、原生態和唯一性,于2006年入選全國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由此衍生的儺面舞會是分龍節的壓軸大戲。
環江精心打造分龍節“儺面舞匯”,將傳統儺文化與現代舞美融為一體,近年來不斷推陳出新,受到不同年齡階層的人群熱情追捧。今年,除邀請本地演出團隊外,還特別邀請來自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嘉賓前來,與本地毛南族群眾以舞會友,詮釋了各民族大融合、大聯歡的主題。
在“毛南舞匯”現場,演出人員分成23個“部落”,同全場上萬觀眾一起跳起來、唱起來、舞起來,形成了萬人齊唱毛南山歌柳郎咧、迎客歌,萬餘觀眾佩戴儺面互動的震撼場景。參加“毛南舞匯”的遊客張友浩説:“我們不分地域和民族,聚在一起唱響新時代。”
“分龍節已經不僅是毛南族群眾的節日了,而是全縣各族人民共同的節日,並逐步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縣長黃炳鋒説。每一次分龍節,都是環江各族群眾互相交流、增進感情的盛會。該縣以分龍節為紐帶,期間各鄉鎮製作民族團結宣傳展板,在該縣城區民族廣場展示,不斷擴大宣傳的覆蓋面和群眾的知曉率;引導社會各界廣泛參與,讓民族團結政策深入人心,營造全民共同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濃厚氛圍。
C 強強攜手,共推旅遊産業升級
6月30日,在分龍節開幕式上,環江和陽朔縣簽訂旅遊聯盟框架協議,兩縣攜手合作,共推旅遊産業升級。在前兩屆分龍節上,環江分別與貴州省荔波縣、巴馬瑤族自治縣簽署旅遊聯盟協議。協議約定:加強旅遊合作,積極宣傳對方旅遊形象,推介旅遊路線;在各自旅遊宣傳品上宣傳對方旅遊資源和産品,共同樹立旅遊品牌和形象,實現官方網站相互連接,確保信息共享等內容;做好旅遊投資、人才培訓、企業合作等方面的工作。
環江唱響世界自然遺産和神秘毛南兩大品牌,提出了“三靠攏,三融入”的發展思路,即向河池中心城區靠攏、向世界遺産地荔波靠攏、向山水名城桂林靠攏;融入河池半小時經濟圈、融入巴馬長壽養生國際旅遊區經濟圈、融入桂黔世界遺産大旅遊區經濟圈,全力推進全域旅遊建設,形成旅遊産品特色化、旅遊服務國際化、遊客進出便利化、旅遊環境優質化的發展新格局。
此外,本屆分龍節期間,還舉行了《毛南香宴》項目、木論喀斯特生態旅遊景區第一屆房車露營音樂狂歡節、瑞良“五香之旅”暨第二屆毛南七彩風車節、中國醉美瀑布群牛角寨景區觀光體驗活動等活動,吸引了眾多遊客,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