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玉林農村居民收入位居廣西第一的背後

2018-07-09 17:30:32 | 來源:廣西日報 | 編輯:唐志強 | 責編:趙瀅溪

  原標題:增效增綠又增收

               ——玉林農村居民收入位居廣西第一的背後

  廣西日報記者 閉初健 通訊員 陳慶林

  核心閱讀

  農業增效,農村增綠,農民增收。玉林市圍繞爭當廣西鄉村振興戰略示範市和排頭兵的目標,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全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成效明顯。

  日前,自治區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玉林市農業總産值、增加值均佔廣西的10%左右;打造宜居宜遊的美麗鄉村新格局,培育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3個、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2個、中國美麗休閒鄉村2個、中國農業公園1個、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四星級企業(園區)7家、廣西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13家;農民生活逐步富裕,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萬元,排名廣西第一。 

  今年第一季度,該市農民收入水準比上年明顯增加,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460元,同比增長9.9%。

  A 現代特色農業提質升級

  今年5月,該市《關於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提出,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融入玉林市“五大戰略”“四大攻堅”,在鄉村産業、環境、文化、治理、惠民、體制等方面“靶向定位”,精準發力,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我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現代特色農業,讓農業提質升級。”玉林市農業委員會主任陳運橋介紹,近年來,該市不斷優化、發展和壯大特色農業産業,大力發展優質水稻、水果、中藥材、食用菌、林下經濟等特色産業。今年截至5月底,全市完成糧食播種面積230.29萬畝、水果新種植面積6.73萬畝、中藥材種植面積63.5萬畝、食用菌生産面積608.8萬平方米。

  推進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建設,升級農業發展平臺。該市啟動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建設增點擴面提質升級3年行動,全力打造玉林現代特色農業升級版。目前,全市共建設123個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引進新品種1248個、新技術977項,引進及創建名優品牌155個,形成鄉、縣、市、自治區四級示範區聯創推進的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創建格局。

  一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壯大。今年,全市新增市級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8家、農民專業合作社903家、家庭農場141家。目前,全市共有4家國家級、34家自治區級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全市農業産業化組織覆蓋60%以上的農戶、85%以上的行政村,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綜合發展實力穩居廣西前列。

  “發展現代特色農業前景看好,公司今年種植的富硒農産品産值有望達到500多萬元。”玉林市富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俞任説,他們從去年起就在玉州區仁厚鎮道良村承包土地種植富硒水稻、紅薯、花生等農作物,現在種植面積已達500多畝。富硒農産品價格比普通農産品高出60%,市場前景非常好,同時帶動當地村民就業。

  B  美麗鄉村宜居宜業

  記者走進道良村,只見入村公路、村內主要道路和各家各戶門前屋後都被三角梅等花木包圍;村裏生活污水集中處理,全村80%以上的農戶建有化糞池、沼氣池;進村道路和村屯內主要道路硬化率100%。

  被評為自治區“綠色村屯”的玉州區仁厚鎮道良村的變化,是該市大力開展“美麗玉林·宜居鄉村”建設活動的一個縮影。該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後,以開展“産業富民”“服務惠民”“基礎便民”3個專項活動為重點,傾力打造“宜居鄉村”。

  “産業富民”讓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該市按照“村有致富産品、鎮有主導産業”的工作思路,因地制宜、精心謀劃佈局和發展一批富民産業,提升農村産業發展品質。去年,全市1328個行政村已全部制定村級經濟發展規劃;1093個行政村興辦村級集體經濟項目,543個行政村的村級集體經濟收入超2萬元;987個行政村打造現代農業生産示範基地;931個行政村培育帶動農戶增收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1087個行政村建設農村電子商務服務點。

  “服務惠民”讓農民群眾辦事不出村。該市通過村級綜合服務中心將涉農服務項目納入統一辦理,創新開設“6+N”服務窗口,讓廣大農民群眾不出村就能享受快速便捷的高水準農村基本公共服務。去年,全市1328個行政村中,已掛牌的村級綜合服務中心有862個,設置服務窗口的行政村有1157個。

  “基礎便民”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品質。該市大力推進農村道路通行、飲水安全、垃圾治理、村屯特色、住房安全和能源利用水準提升工程,增加農村公共照明能力、寬頻通信能力和供電能力,方便了農村居民生産生活。

  C 産業融合富了村民

  “去做工了,動作快些。”7月5日一大早,容縣自良鎮中平村村民楊秀紅就在村頭呟喝著。沒多久,10多名婦女陸續走出,一起來到村裏的水果種植基地除草。

  “許多村民都將土地出租,我家的6畝土地也出租了。我們夫妻倆還到農業産業基地裏打工,一個月有4000多元,加上土地租金,一年有七八萬元收入。”楊秀紅説。

  該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後,農民增收渠道不斷拓寬,工資性收入、家庭經營收入、財産性收入均保持較快增長。2017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萬元,排名廣西第一,高於全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這是我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後,強化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帶來的變化。”陳運橋説,目前,該市水稻、荔枝、龍眼、中藥材、沙田柚、休閒觀光農業、花卉苗木、三黃雞、生豬、水産養殖十大現代農業産業基地逐步形成規模化發展態勢,為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生産體系、産業體系、經營體系提供了示範樣板,夯實了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的基礎。

  該市還利用“互聯網+”“旅遊+”“生態+”等模式,重點發展農村電商、鄉村旅遊休閒農業、健康養生等新産業新業態,健全産業發展經營主體與農民利益聯結機制,促進農村創業創新和農民就業增收。

  今年,該市將加快中國-東盟農産品深加工産業園、桂牛乳業10萬噸乳製品項目、農業農村部植物新品種測試玉林分中心項目等重點農業項目建設,構建三産融合發展産業格局,帶動更多的村民走上致富的道路。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