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樹立廣西田園綜合體的"南寧樣板"

2018-07-18 17:10:28 | 來源:南寧日報 | 編輯:唐志強 | 責編:趙瀅溪

  原標題:加快建設四級梯隊體系 樹立廣西田園綜合體的"南寧樣板"

  樹立廣西田園綜合體的"南寧樣板"

  賓陽縣“稻花鄉里”田園綜合體的稻田“種”出了孫悟空。 記者劉增璇 攝

  田園綜合體作為鄉村新型産業發展的亮點措施,去年被正式寫入中央一號文件。同年,我市的美麗南方田園綜合體通過財政部的評議,成為首批國家級試點項目。

  今年,南寧市再接再厲,青秀區“田園青秀”田園綜合體、賓陽縣“稻花鄉里”田園綜合體被列入自治區級田園綜合體試點項目,南寧市成為全區唯一獲得國家級和自治區級田園綜合體試點的城市。目前,我市正加快建設步伐,樹立廣西田園綜合體的“南寧樣板”。

  高標準農田建設

  “望天田”成了“增收田”

  近日,美麗南方田園綜合體水稻種植戶、西鄉塘區樂洲村村民盧賜英看著連片的高標準農田,眼裏再沒有往年的憂愁。“在水田沒改造前,每逢大雨這裡就會被淹,稻田不是減産就是絕收。現在改造好了就不怕了。”盧賜英説。

  盧賜英所説的“改造”指的是高標準農田建設,通過土地小塊並大塊,農田從參差不齊變成整齊劃一。隨後而來的機械化、標準化種植,把“望天田”變成“增收田”。這樣的喜人變化得益於田園綜合體是以保護耕地為前提,強化涉農企業、合作社和農民之間的利益聯結,帶動農民從中廣泛受益,農業提檔升級。

  南寧市郵谷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社長何用名告訴記者:“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以後,我們嘗試了稻—魚、稻—百香果、稻—鴨等套種模式,讓土地效益進一步提高。從2017年開始,參加合作社的村民每人每年增加30%的經濟效益。”

  一年來,西鄉塘區按照國家級田園綜合體的建設標準完成了1.2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扶持了12家特色龍頭産業,美麗南方田園綜合體建設正穩步推進。

  打造全産業價值鏈

  多渠道讓農民受益

  我市在田園綜合體建設中,還通過一二三産的深度融合,實現農業産業和發展載體的升級換代。在賓陽縣“稻花鄉里”田園綜合體,這裡的古辣香米不光有吃相、有賣相,更有“看相”——當地的古辣稻田藝術節就讓不少村民嘗到了農旅融合的甜頭。

  賓陽縣“稻花鄉里”田園綜合體、大陸村水稻種植合作社理事韋偉介紹,他家原有近6畝稻田,開展田園綜合體建設後又流轉了同村村民的6畝土地,現在他家通過水稻種植的收入比之前增加了不少。“我們村還舉辦了古辣稻田藝術節,靠著鄉村遊,去年村集體的收入有30多萬元。”韋偉説。

  賓陽縣“稻花鄉里”田園綜合體以古辣鎮為核心,構建香米、桑蠶示範區以及稻香鄉村休閒旅遊帶。這“兩區一帶”的佈局,將農業生産、農産品加工銷售、鄉村旅遊、農業科普、文化休閒等一二三産業有機融合形成全産業價值鏈,受益人口達5萬人。

  下一步,賓陽縣“稻花鄉里”田園綜合體還將以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為抓手,最終實現農業産業鏈延伸、産業範圍擴展、農業提質增效、農民收入增加,完善農村生活設施、打造農民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樹立鄉村振興的示範典型。

  優化資源配置

  進一步縮短城鄉距離

  青秀區“田園青秀”田園綜合體則根據因地制宜、凸顯特色的發展思路,以長塘、劉圩和南陽3個鄉鎮為重點,以花、果、稻、牧、歌5個産業組團為枝幹,打造9萬多平方公里的田園畫卷。根據規劃,未來這裡將成為廣西最具現代特色的農業産業集群區、城鄉融合的田園社區、南國特色的農業景觀區和活態傳承的民俗文化旅遊區。當下,青秀區正利用區位優勢,強化基礎建設,縮短城市與鄉村之間的距離。

  廣西源之源生態農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德龍説:“政府在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上下了大功夫,尤其是新建了高速公路長塘互通,下高速到金花小鎮只有不到3公里的路程。這比之前從市中心過來縮短了20分鐘車程。交通好了,來的遊客就更多了。”

  該城區計劃3年投資15億元打造青秀區“田園青秀”田園綜合體,其中城區財政安排6.5億元,用資金杠桿撬動社會資本8.5億元。“優化資源配置,可以滿足青秀區‘田園青秀’田園綜合體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産業園區建設需要。”

  田園綜合體就是資源優化配置的“驅動器”,解決了現代農業發展、美麗鄉村和社區建設中的錢“從哪兒來”和“怎麼來”的問題。今後,南寧市將創新融資模式,大力推行“先建後補”“以獎代補”等方式,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實現投資平臺和鄉村雙贏。

  目前,南寧市在穩步推進國家級、自治區級田園綜合體建設的同時,將增加市、縣兩個級別田園綜合體建設,形成四級梯隊建設體系,進一步樹立起廣西田園綜合體的“南寧樣板”。(原文編輯:莫丹卉  作者:阮曉瑩)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