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為大路村辟出致富路

2018-10-17 11:21:46 | 來源:廣西日報 | 編輯:唐志強 | 責編:趙瀅溪

原標題:為大路村辟出致富路

        ——記田陽縣五村鎮大路村村支書、村委主任黃英存

  廣西日報記者 韋繼川  通訊員 莫有合 黃啟貴

  他,帶領鄉親在山旮旯裏拓出一片致富竹林;他,創辦“就業扶貧車間”幫助貧困村群眾就業;他,謀劃建設未來奔小康的“綠色銀行”……田陽縣五村鎮大路村支書、村委主任黃英存先後被評為百色市農村勞動力創業帶頭人、黨員創業帶富標兵。

  “大路村沒有大路,九分石頭一分土;羊腸小道曲彎彎,連綿大山光禿禿。”這首流傳于二十世紀90年代初期的山歌,描述了大路村當年“行路難”“致富難”的窘境。當時年僅20多歲的黃英存不僅積極參與開山修路,還和鄉親們一起上山種竹子。村民們僅用3年時間,就種植了8000多畝吊絲竹,該村成為了遠近聞名的“竹子村”。

  竹子種起來了,怎樣才能變成一張張鈔票?黃英存出點子——發展竹編加工。

  田陽縣是全國有名的“南菜北運”基地縣和中國第一個“芒果之鄉”,每年需求竹筐達幾百萬個。從1997年開始,黃英存組織大路村群眾大量編織竹筐供應農貿批發市場,全村有600多人從事竹編加工,平均年收入5000元。從2006年開始,由於農産品物流的革新,包裝果蔬用的竹筐不再適合市場需求,産生了嚴重滯銷。

  眼看鄉親們的財路將斷,黃英存非常著急,自費到廣東、江西等地考察,並用多年積累的28萬元購回一台二手注塑機,開辦私人小作坊,生産塑膠包裝筐。沒想到僅用一年半時間,就收回全部投資。嘗到甜頭的黃英存,把銷售塑膠包裝筐所得的收入全部用於再生産,還貸款了幾十萬元,購置了6台注塑機,原先從事竹編包裝筐生産和銷售的村民重新獲得了穩定的收入。

  今年,黃英存主動與村集體合作辦廠,成立了田陽縣聯景果蔬包裝制筐廠,日産果蔬塑膠筐2.5萬個,産值約9萬元,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52人,其中貧困勞動力28人。預計可為參與投資的8個貧困村每村增收5萬元左右。此外,他還積極與田陽縣人社部門合作,掛牌成立“扶貧車間”,重點吸納貧困勞動力進廠就業,工人月均工資3000元。

  除了從事塑膠包裝筐生産,黃英存還大膽投資上百萬元,建設農産品保鮮冷庫16個。隨著生産的擴大、産業鏈的延伸,跟隨黃英存從事冷鏈物流、果蔬包裝和塑膠包裝筐生産、運輸、銷售的從業人員達350多人。

  2017年,大路村順利實現脫貧摘帽,全村貧困人口由2015年精準識別的177戶655人,減到10戶26人;貧困發生率由53.78%下降到2.13%。

  脫貧摘帽後的大路人,如何在2020年實現奔小康?早在2015年,黃英存就制定了發展芒果生産的計劃,動員外出務工的群眾抽空回鄉發展芒果種植,建設未來奔小康的“綠色銀行”。在他的動員下,全村種植芒果3000多畝、紅心蜜柚200多畝。

  “我今年56歲,再幹幾年就到點了。現在村裏還有一片60畝的土地,我計劃流轉承包下來,帶領群眾發展沃柑種植。過不了幾年,我們大路村將成為‘花果山’,小康生活離我們會更近。”對於未來,黃英存充滿信心。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