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南寧市隆安縣 “扶貧車間”打造雙贏模式

2018-11-14 17:21:41 |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編輯:唐志強 | 責編:趙瀅溪

  國際在線廣西頻道消息:近年來,南寧市隆安縣找準就業工作與精準扶貧的著力點,大力推進“扶貧車間”工作,出臺就業扶貧政策,引導企業到鄉村改建、新建扶貧車間,吸納更多貧困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走出了一條企業發展與貧困村、貧困戶脫貧“相輔相成、互利共贏”的康莊大道。

  車間下鄉  助貧困戶實現“就業夢”

  “車間建在鄉村上,上班就在家門口”——這是隆安縣著力打造的貧困勞動力就業新模式。

  那桐鎮下鄧村身高不足1米的“袖珍媽媽”易小眉在丈夫癌症去世後,獨自一人撫養女兒,只能依靠低保金艱難度日。政府將三鑫電子公司的電子線圈加工項目引進村裏後,她每天領了零部件回家自己加工,每個月能用自己的雙手掙到四五百元不等,不僅改善了家裏的生活條件,還重新樹立了生活的自信。

  隆安縣把準脈絡,出好方子,積極培育發展勞動密集型加工業和服務業,引導企業將適合分散加工的初級産品車間建在鄉村,優先在貧困村設立初級産品、附屬品加工點,建起“扶貧車間”,組織貧困戶成員中的留守婦女、留守老人、殘疾勞動力等特殊貧困戶以及為了照顧家庭不便外出打工的貧困人口利用農閒時間到扶貧車間就業。

  據不完全統計,隆安縣有近1500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在“扶貧車間”就業,每人每月增收200元-3000元不等,實現了家門口創業就業脫貧。

  利益聯結   助貧困村實現“脫貧夢”

  “村委投資入股,發動村民就業,實現村集體産業發展與脫貧增收的雙贏”——“扶貧車間”成為貧困村與企業利益聯結的紐帶。

  南圩鎮愛華村地處大石山區,土地貧瘠、資源缺乏,貧困戶增收路子窄,發展村集體經濟難度大。如何走出地理環境造成的“困境”,順利實現脫貧摘帽?村委瞄準了就業低門檻、資源零要求的“扶貧車間”。

  愛華村與睦豐家居公司簽訂了合作協議,利用村集體閒置用地,將村集體經濟扶持資金50萬元和香港愛心企業捐贈的30萬元全部投入“扶貧車間”廠房建設,租給公司使用。在獲得租金收入的同時,還提供了20個穩定就業崗位,並帶動本村屯及周邊群眾100多人參與睦豐公司産品編織生産,每月增加收入200—1000元不等。

  “扶貧車間”不只紮營在鄉鎮、在貧困村,也延伸到了易地扶貧搬點。丁當鎮定坤村隴元才扶貧搬遷分散安置點利用碧桂園公司捐贈的資金建起了“扶貧車間”,吸引睦豐家居公司將加工廠搬進了大山,讓搬遷群眾利用農閒時間參與加工,每月可獲得500-1300元不等的收入,實現了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

  如今,“扶貧車間”已在隆安縣遍地開花,覆蓋隆安8個鄉鎮100多個村屯,走出了一條卓有成效的貧困村“造血式”脫貧道路。

  政策落地  助企業實現“發展夢”

  “政策落到具體處,企業得到真扶持,貧困戶得到真實惠”——隆安縣釋放的政策新紅利為企業發展增添了新動力。

  為深入推進就業扶貧車間建設,鼓勵企業吸納更多貧困對象就業,2018年,《隆安縣扶貧車間(工廠)建設扶持方案》出臺,落實人、財、物投入,給予建設、租金、設備購置以及就業培訓等補貼。

  設立扶貧車間的企業可按規定享受最高500萬元的標準廠房建設投資補助,或獲得最高100萬元生産設備購置補助,或者給予經營場地租金全額補貼;對積極吸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勞動力就業的企業,給予一定的就業獎補;圍繞扶貧車間的技能培訓需求,對具有勞動能力並有培訓意願的貧困勞動力實行免費的訂單式培訓,並向企業撥付培訓補貼;對有創業意願並具備一定創業條件的貧困勞動力,給予免費創業培訓和創業指導,符合條件的可申請10萬元創業擔保貼息貸款扶持;對參加就業務工增收脫貧的貧困戶,給予“一戶一增收“務工補貼,每人1500元——2000元不等。

  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臺,增添了入園落戶企發展“扶貧車間”的動力。截至目前,已完成18萬平方米標準廠房建設農民工創業園,已入園落戶20家勞動密集型企業,扶貧車間總部企業聚集初現雛形,帶動農民工近2000多人,其中貧困戶近400多人,工業産值稅收快速增長,形成拉動效應;企業園區扶貧車間總部帶動在隆安各村屯建設100多個扶貧車間,間接帶動近5000人就業,其中貧困戶近1500人。近期還計劃新建12萬平方米,累計完成30萬平方米標準廠房建設,進一步擴大扶貧車間覆蓋面。(文 李世文 黃艷英 編輯 唐穎倩)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