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巴馬:提升社會救助水準築牢脫貧攻堅“底線”

2018-12-10 13:17:25 | 來源:廣西新聞網 | 編輯:唐志強 | 責編:趙瀅溪

  廣西新聞網巴馬12月9日訊(通訊員 黃榆茵)2018年是巴馬縣計劃實現3896戶17267名貧困人口脫貧、11個貧困村脫貧摘帽,打贏脫貧攻堅決戰的關鍵之年。自年初以來,該縣充分發揮社會救助制度的兜底保障作用,不斷提升社會救助保障水準和服務能力,築牢全縣脫貧攻堅工作最後防線。

  最低生活保障標準不斷提高。2018年,該縣實現了年內兩次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檔次的提高。從2017年底A檔200元/人/月、B檔170元/人/月、C檔150元/人/月,提至當前A檔250元/人/月、B檔210元/人/月、C檔180元/人/月,同比增長了25%、23.53%和20%。2018年1至11月已發放4219.62萬元城鄉低保金。標準執行後,每年將增發城鄉低保金450萬元,惠及全縣1.75萬建檔立卡貧困戶及非貧困戶的城鄉低保對象。

  各項救助保障機制有效啟動。將城鄉低保、特困人員、建檔立卡貧困戶及低收入家庭納入醫療救助保障範圍,通過“先診療、後付費”和“一站式”服務,有效開展健康扶貧工作,解決貧困家庭因病返貧問題。2018年1至11月發放醫療救助金317.26萬元,其中貧困戶救助資金123.04萬元;補齊貧困戶住院就醫基本醫療保險、大病關愛保險報銷後不足90%的部分,發放健康扶貧兜底金391.16萬元,貧困戶住院報銷比例達90.02%,醫療救助、健康扶貧救助累計救助達30998人次。年內兩次啟動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向全縣困難群眾發放臨時價格補貼43.71萬元,臨時救助資金髮放63.73萬元,救助機制及時啟動為保障困難群眾生活發揮了積極作用。

  救助排查力度持續加強。成立民生資金核驗小組,開展對轄區內社會救助保障對象的集中核查,及時清退不符合繼續納入保障範圍對象,核銷死亡人員。強化主動救助,完善三留守人員信息,建立孤兒檔案,實現全縣殘疾人兩項補貼全覆蓋。2018年1-11月核銷了8177名不再符合納入保障範圍對象及死亡人員,同時還將涵蓋城鄉低保、特困人員等5項保障項目在內的近1800人納入保障範圍,有效實現了應保盡保、應退盡退。目前,該縣1.75萬的城鄉低保人口中,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26萬人,重合率達72%,農村低保與扶貧開發制度實現有效銜接。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