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河池市合寨村:中國“村民自治”從這裡起步

2018-12-17 08:59:38 | 來源:廣西日報 | 編輯:唐志強 | 責編:趙瀅溪

  合寨村:

  中國“村民自治”從這裡起步

  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記者 韋鵬雁

  日前,黨中央對擬表彰的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對象進行公示,河池市宜州區屏南鄉合寨村的韋煥能榜上有名。1980年,原合寨大隊果作屯(自然村)村民衝破體制束縛,以無記名投票的形式直接差額選舉産生村民委員會,這是我國第一個村民委員會,率先實行村民自治,韋煥能當選為村民委員會主任。

  近日,記者再次探訪了合寨村。一進村莊,只見房屋白墻青瓦,道路乾淨整潔,村前小河清幽蜿蜒。村頭,一棵百年古樟樹下,幾尊雕像栩栩如生,“這是復原當年選舉第一屆村委會的場景,中間的那個就是我。”韋煥能指著雕像,回憶起38年前這件難忘的往事,仍是心緒難平,感慨不已。1982年,“村民自治”被寫進憲法,與“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一起,被譽為中國農民的兩大首創。

  1979年,正值改革開放之初,社會變革導致基層政權管理能力弱化,合寨村群眾逐漸“吃飽飯”了,但“睡不安”問題隨之而來:治安急劇惡化,各種矛盾層出不窮,全村出現了賭博多、盜竊多、亂砍濫伐多、唱痞山歌多、放浪牛浪馬多、搞封建迷信活動多,管事的人少的“六多一少”怪現象。

  這種局面必須儘快改變!村裏的幾個老黨員提出,通過群眾推選出村裏的治安帶頭人,並制訂村規民約,每戶代表都在上面摁手印,全村人以後照此辦理。不久,村規民約就顯示出了威力:村裏一頭牛被偷,不到兩小時,村民們按村規民約要求,分工把守各路口,第二天就把牛找了回來。

  村規民約真管用。經過進一步探索,這一制度逐步演變成“村民委員會”。1980年2月5日,在大樟樹下,85名村民將自己的神聖選票投入一個盛米的竹筒裏,韋煥能全票當選首任村委主任。

  在探索基層民主的路上,合寨村一直走在全區全國前列。在全國率先實行電話和網絡視頻投票,在全區率先推行村級重大事項“四提四議,兩公開一監督”工作機制,成立黨群理事會,引導和帶領群眾投入到振興鄉村建設中。2010年,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為合寨村題詞——“中國第一個村民委員會”。

  村民自治帶來了和諧。韋煥能説,村裏的治安越來越好了,賭博、盜竊等基本絕跡了,鄰裡更加和諧了。村裏的好環境吸引了村民羅雲函回鄉創業,每年養殖收入10多萬元,他説:“牛羊都是在野外自然放養,沒有被偷過一頭。”

  村民自治奠定強村富民的基礎。近年來,村民們自治自理,解決用電用水、硬化道路、水渠維修等事項,新建了學校校舍、老年人活動中心、五保新村、村民自治文化公園等。村民們選舉出的村兩委具有極強的帶富能力,帶領群眾種桑養蠶,年産值超過200萬元,95%以上的農戶住進樓房,小轎車也開始開進農家。一個“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基本成型,合寨村實施鄉村振興的美好願景也正逐漸變成現實。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