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關注廣西東興互市貿易發展變化系列報道】大數據平臺助力邊民找買家和賣家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2019-01-29 19:58:53

  【關注廣西東興互市貿易發展變化系列報道】大數據平臺助力邊民找買家和賣家

八找網大數據中心電子屏 攝影 唐穎倩

  國際在線廣西頻道消息(唐穎倩):防城港市東興互市貿易區內八找網大數據中心的一塊碩大的電子屏上,密密麻麻地跳動著不同的數字,不同交易金額、交易筆數組成隨時變化著的柱狀圖,不同的商品形成顏色各異的圓形圖……

  這個大屏,時常吸引來訪者的目光。螢幕裏動態的線條示意中越跨境交易的路徑,不停上跳的數據是每一筆訂單的金額、交易量……中越跨境貿易交易情況實時展示在公眾面前。

  北侖河畔的這個中越邊民互市貿易創業孵化基地,在互聯網經濟的浪潮中,演繹著“同創業共致富”以電商推動跨境貿易的故事。 

  互市貿易區內的“淘寶”

  在東興互市貿易區,邊民劉家貿正在同越南客商洽談購買一批巴沙魚片,雙方從合作洽談到線上下單付款,短短幾分鐘便完成了交易。劉家貿説,現在做邊貿生意最大的感受就是既安全又方便。

  劉家貿使用的正是東興邊民互市貿易交易平臺八找網,它取代了傳統交易手寫單模式,使支付結算線上化、可視化,邊民交易一單時間從1個小時縮減到幾分鐘。

  【關注廣西東興互市貿易發展變化系列報道】大數據平臺助力邊民找買家和賣家

互市貿易區內的中越邊民互市貿易創業孵化基地 攝影 唐穎倩

  “中越貿易的繁榮和國家‘一帶一路’倡議讓我看到了其中的機遇。”八找網的創始人戚友生説。2015年,戚友生與朋友一道創辦了京越通電子商務公司,打造了邊民互市互聯網服務平臺八找網。

  在八找網成立之前,互市貿易區內的交易只能通過傳統的線下方式完成,中國邊民不知道越南客商在賣些什麼商品,而越南客商也時常煩惱多樣優質的商品無人問津。

  “以前,我們去進貨,我們想買的東西,不知道哪個商家有賣;商家賣的東西,我們也不知道有哪些,説白了就是信息不對稱。”劉家貿説。

  而八找網的出現,打破了傳統的互市貿易格局,解決了困擾邊民已久的“中越貿易信息不對稱”問題。它既可連接越南供應商,又能連通中國進貨商,給賣家和買家提供了足夠豐富的服務。

  【關注廣西東興互市貿易發展變化系列報道】大數據平臺助力邊民找買家和賣家

戚友生(前排右)與越南商戶們洽談業務 攝影 唐穎倩

  “自2017年6月份平臺上線至今,已有500多個越南商戶和25000多個中國邊民在平臺註冊,邊民通過我們的平臺以真實身份註冊登錄後,五分鐘內便可以實現下單購物、支付、售賣等交易全過程,避免了現場跑腿費時費力的不便,就像‘淘寶’一樣方便快捷。” 八找網創始人戚友生説。

  如今,這種“跨境電商”新動能、新業態的形式吸引了越來越多邊民參與到中越特色産品線上銷售中來。越南的木薯粉、海蝦、龍蝦、魚肚、象鼻螺、巴沙魚片、腰果、菠蘿蜜幹……如今不再稀奇,它們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中國人的餐桌上。

 服務貿易、便於監管的“大數據中心”

  在數據中心大屏上,最醒目的是位於中央的藍綠紅三種顏色的柱狀圖,顯示了八找網歷年的交易金額、交易筆數、交易重量,從中可以一目了然,清晰透明地看到無論是哪一筆交易數目,都呈逐年增長的趨勢。

  上線僅一年半,八找網的線上交易額已超過300億元。  

  “互市貿易區內的交易,每一筆都按照監管部門要求做到可控、可溯、可查詢,且實時更新,不僅能夠直觀地看到中越貿易交易數據,還便於聯檢部門的監管,對管理的提升作用明顯。”八找網創始人戚友生説。

  不僅如此,越南客商通過獨立的商家後臺可以分析商戶每天賣什麼東西,什麼商品最暢銷、每天交易量是多少、庫存量還有多少等等。

  同時,八找網通過參照和借鑒跨境電商的管理辦法,把支付的三單信息,即“交易單、物流單、支付單”三單合一,傳送至監管單位。監管部門可以通過對數據深層次的挖掘進行系統分析和評價,加強金融風險的防範,提高監管部門的管理水準和工作效率。

  【關注廣西東興互市貿易發展變化系列報道】大數據平臺助力邊民找買家和賣家

戚友生(左)與越南商戶正在洽談業務 攝影 唐穎倩

  對於未來企業的發展,戚友生還是很有信心的,“‘東興模式’(東興市創新邊民互市貿易結算模式大力發展跨境貿易)是國務院第三次大督查表彰的地方經驗做法,八找網是‘東興模式’的轉型升級。”戚友生説,“邊民互市貿易免稅政策適用於全國其他沿邊口岸,我們企業希望借助多年的口岸運營經驗和成熟結算模式複製到其他口岸,從而切身促進當地稅收、扶貧、就業、創業在現有基礎上實現快速增長。目前我們已經跟新疆、雲南等一些口岸簽署合作協議。” 

編輯:唐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