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壯鄉逐夢啟新程
廣西日報  2019-03-07 09:11:14

  兩會·深讀

  本報記者 周紅梅 王春楠

  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惟其篤行,才彌足珍貴。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過去的一年,我國經濟發展在高基數上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社會大局保持穩定。這再次表明,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中國人民有戰勝任何艱難險阻的勇氣、智慧和力量,中國的發展沒有過不去的坎。

  與全國一樣,2018年,廣西全面落實“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個紮實”新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落實高品質發展要求,經濟發展穩中提質,産業結構不斷優化,新興動能加速成長,改革開放深入推進,生態優勢更加鞏固,人民生活持續改善,各項事業全面進步。

  優化結構補短板,經濟邁向高品質

  新春剛過,行走在八桂大地,港口碼頭貨輪穿梭,工廠車間機器轟鳴,處處是一幅人勤春來早、擼起袖子加油幹的生動圖景。

  在廣西汽車集團柳東工廠,新引進的廣西首臺多工位壓力機準備投入使用,它將比傳統衝壓線效率提高100%以上;在南寧·中關村創新示範基地,入駐企業七三科技一開年就拿下了桂林、杭州等地多個BIM項目,簽約金額超3000萬元……

  創新春潮涌,揚帆奮楫行。廣西牢牢把握髮展主動權,緊扣重要戰略機遇新內涵,加快經濟結構優化升級,高品質發展步伐穩健有力。

  自治區財政廳廳長關禮代表表示:“廣西積極財政政策加力提效,加大減稅降費和財政支出規模,支持重大項目建設和産業轉型升級,支持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和全方位開放,為經濟高品質發展提供了堅實的財力保障。”

  抓項目,補短板,夯實轉型升級基石。我區以推動産業升級和補齊基礎設施短板為著力點,一批促轉型、補短板、惠民生、增後勁的重大項目實現開竣工,為經濟高品質發展積蓄了後勁。

  “我們與華為公司聯手打造桂林華為生態信息産業合作區,帶動了華為數據中心、雲計算應用平臺、中小企業孵化園、信息技術研發中心等一大批項目在桂林的建設,成為經濟創新發展的動力源。”桂林市市長秦春成代表説。

  創新是引領高品質發展的第一動力。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持創新引領發展,培育壯大新動能。

  來自廣西田園生化股份有限公司的羅金仁代表對此深有感觸:“我們公司去年銷售額13億元,繼續保持行業領先,就是緣于不斷創新。從農資産品銷售商開始向農事服務商轉型,從賣農藥到賣服務,去年服務這塊銷售額1億多元,打開了發展新空間。”

  去年11月,一場聲勢浩大的以科技創新支撐産業高品質發展行動在全區迅速鋪開,吹響大力實施科技創新工程的號角,打破創新與産業“隔河相望”的局面。2018年我區高技術産業增加值增長11.6%,先進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2.8%,新興動能加速成長。

  改革開放再深化,發展集聚新動能

  “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明顯降低企業社保繳費負擔”“全年減輕企業稅收和社保繳費負擔近2萬億元”……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減稅降費政策“大禮包”,連日來成為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大家紛紛表示政策直擊市場痛點、提振企業發展信心。

  “從我們單個企業到整個行業發展,無不享受著國家改革開放帶來的紅利。近兩年國家對小微企業、科技型創新企業扶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廣西軟體行業協會副理事長易捷代表説,廣西軟體産業2017年收入17億元,享受減免退稅5000萬元,在財稅政策的扶持下,軟體行業正進入快速成長期。

  2018年,我區實施“降成本政策落實年”活動,支持小微企業、創新型企業以及助力民生改善,全年減免退稅760余億元,同比增長超過20%;深化電力體制改革,降低用戶成本69億元。

  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要繼續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在“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個字上下功夫,為供給側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指明瞭方向。

  去年以來,我區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大“破、立、降”力度,有序推進“僵屍企業”處置,化解煤炭行業過剩産能147萬噸;推出“四個一百”産業轉型升級項目,開啟産業轉型升級新引擎;打好降成本“組合拳”,為實體經濟減稅降本900億元以上。

  梧州連三江通兩廣,是廣西與珠三角距離最近、聯繫最緊密的城市。梧州市市長李傑雲代表説:“報告提出要推動全方位對外開放,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梧州依託區位優勢,堅持以‘東融’戰略擴大開放,從理念、交通、産業、人才、生態、治理等方面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深度融入珠三角,提升珠西經濟帶,建好廣西東大門。”

  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獲批建設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南寧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獲批設立並投入運營……圍繞構建“南向、北聯、東融、西合”全方位開放發展新格局,廣西站上對外開放的新高點,開放發展之路越走越寬、越走越自信。

  打好三大攻堅戰,美好生活撲面來

  去年底公司新增銀行貸款5億多元,廣西南國銅業公司一期銅冶煉項目得以順利推進;

  2月25日,三江侗族自治縣三江南站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首個專屬學校——古宜鎮江川小學揭牌啟用;

  陸川以九洲江治理倒逼産業轉型升級,“十里河畫”一江清水向南流,走出綠色發展新路子……

  一個個微觀個體點滴美好的背後,激蕩著廣西堅定不移地打好三大攻堅戰的鏗鏘足音。全國兩會上,圍繞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要繼續打好三大攻堅戰,精準發力、務求實效”,代表委員們各抒己見、積極建言。

  “應儘快完善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和分擔機制,提高財政獎補支持,對小微企業貸款損失做到應納盡納、應補盡補。”中國人民銀行南寧中心支行行長崔瑜代表認為,化解小微、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不僅要增加金融資源的供給,風險分擔機制、財稅激勵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等相關外部支持政策至關重要。

  河池市委常委、副市長韋朝暉代表呼籲,進一步加大對非“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的扶持,加大資金和項目的傾斜力度,特別是增加地方政府債券、中央預算內投資資金安排,懇請民政部加大對廣西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支持力度。

  “要保護生態環境,除了做防守型的減少排放,還應轉守為攻,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把廢水、廢氣、廢渣等變廢為寶,在迎來金山銀山的同時,也留住綠水青山。”自治區自然資源廳副廳長蔣和生委員説。

  據統計,2018年,我區投入各類資金近700億元,全力打好“五場硬仗”,預計實現115萬以上貧困人口脫貧、1400個以上貧困村出列和14個貧困縣摘帽;堅決守住生態環境底線,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順利推進,生態環境品質得到較大改善,主要指標保持全國前列。

編輯:駱秋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