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廣西頻道消息(王功孝):興一個産業,富一方百姓,産業扶貧是推動精準扶貧的治本之策。廣西百色市田林縣在扶貧工作中,立足地方特色,因地制宜採取點面結合的方式發展農業,努力將油茶産業打造成當地群眾的“綠色銀行”。
田林縣三千畝林業生態(油茶)特色産業示範區 攝影 王功孝
田林縣地處滇、黔、桂三省(區)交界處,全縣總面積5577平方公里,是廣西面積最大的縣。該縣經濟主要以桐油、油茶、八角、板栗為主,其中油茶面積18551公頃。
田林縣林業生態(油茶)特色産業示範區是深圳市對口幫扶項目 攝影 王功孝
“去年,茶農一畝地有近3000元的收益,政府同時獎補每戶500元。”在田林縣潞城瑤族鄉3000畝林業生態(油茶)特色産業示範區,潞城瑤族鄉鄉長鄧雲華介紹了當地油茶産業的發展情況。
當地農戶修剪油茶苗 攝影 王功孝
油茶基地裏滿山的油茶樹,被鄧雲華當成寶來看待,只要這些油茶樹健康茁壯地生長結果,就會給當地農戶帶來一筆不少的收入。潞城瑤族鄉旺吉村村支書楊長斌説:“油茶樹在今後四五十年內每年都會挂果,農戶每年都會有穩定的收成,油茶基地還可接納當地農戶前來務工,這樣一來,在較長時期內農戶收成有望,日子有了盼頭。”
扶貧工作如何保障內生動力,真正使發展做到可持續?田林縣分管農業工作的副縣長謝旦杏表示,在統籌設計發展思路時,要注重點面結合,讓農戶既有短期收益,又有長期效益。
田林縣通過發展生薑、八角、芒果等産業,讓群眾每年都有收益。而油茶産業因其種植週期長,成為田林縣保障群眾有長期效益的項目之一。據統計,田林縣油茶種植面積累計達33.3萬畝,僅該縣者苗鄉就實現人均擁有油茶林4.8畝,年茶油産值達3000多萬元。
當地不少群眾率先嘗到油茶産業的甜頭之後,周邊的農戶開始參與到油茶種植中來。謝旦杏表示,今年該縣將全力創建全國油茶有機農業示範基地,努力讓油茶産業真正成為人民群眾脫貧致富的“綠色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