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脫貧路上不等靠 勤勞逆襲變“頭雁”
南寧日報  2019-04-15 11:28:18

脫貧路上不等靠 勤勞逆襲變“頭雁”

潘啟南種植的桑葚喜獲豐收。 (馬山縣委宣傳部供圖)從“一人做事養全家”的貧困戶,到當地脫貧致富的“領頭羊”,潘啟南努力“逆襲”,收穫了幸福美好的新生活。本報記者 楊 盛 通訊員 韋 舜 黎 璐

  潘啟南家住馬山縣百龍灘鎮龍昌村板上屯,他憑藉著堅韌的毅力,大膽發展種養産業,不僅讓3個兒女順利上學,還在2017年成功摘下了貧困帽子。

  迎難而上勤勞改變生活

  龍昌村位於百龍灘鎮西北部大石山區,四面環山,耕地匱乏,耕作難度大。要改變落後狀態,龍昌村積極實施農業産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桑蠶、養豬、養羊和養牛等特色産業。

  在産業調整和扶貧政策的引導下,一直以來以種植玉米等傳統農業為主要收入的潘啟南看到了脫貧的希望。懷著滿腔熱情的潘啟南在村幹部的幫扶下,一頭扎進發展桑葚種植産業的行列中。他能吃苦,也肯學習,總是琢磨著種植技術,反復向技術人員請教,尋求專業指導。

  “有困難就要想辦法克服,只要勤勞,就不會受窮。”潘啟南説。

  成功種植桑葚帶來了不錯的收入,潘啟南成了2017年村裏的脫貧典範,獲得了村裏的表彰。他也成為村裏種植桑葚的“土專家”,很多農戶在他的帶動下種植桑葚。截至目前,龍昌村桑葚種植面積已發展到200多畝。

  勇於奮鬥成村裏脫貧榜樣

  脫貧是目標,但脫貧不是終點。為了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潘啟南增加了新的奮斗方向。

  除了桑葚,他還養殖黑山羊。在各級各部門的支持和引導下,潘啟南建起羊圈,鋪了一條通往羊圈的砂石路,並建立了小型養殖場,現在有100多只黑山羊。他還購置了一套粉碎設備,用於粉碎桑樹、玉米稈等,不僅給家裏的牲畜提供飼料,還可以拿出去銷售,增加收入。

  “等著吃是不行的,要有奮鬥的精神,踏踏實實地做,最後的結果肯定是好的。”潘啟南説。

  受到父親自強不息精神的影響,潘啟南的大女兒大學畢業後找到了理想的工作,二女兒今年也考入理想大學。“父親踏實肯幹、堅韌不拔,以後要像他一樣做個踏實的人。”正在上高中的兒子潘明盛説。

  潘啟南一家作為村裏成功脫貧的家庭,也成為村裏發動群眾大力發展生産的典型例子。村“兩委”將大力扶持像潘啟南一樣不甘於落後,有強烈發展願望的貧困群眾。

  龍昌村第一書記蔡寧偉表示,針對內生動力強、發展意願強烈的村民,將在産業發展方面給予側重扶持,比如資金、技術、人力等方面相對傾斜,他們再帶動身邊的村民,實現共同致富。

  甘當“領頭雁”帶領鄉親齊致富

  潘啟南不忘鄉鄰,關心貧困戶的生産、生活情況,帶領貧困戶參與種桑養蠶、養殖黑山羊,免費提供技術服務,還幫助鄉親加工飼料,深受村民的歡迎。

  潘啟南充分發揮脫貧帶頭人的作用,成為全村特色産業發展的重要力量。截至目前,潘啟南帶動農戶52戶,其中貧困戶42戶,實現戶均增收1萬元。

  潘啟南與鎮農林站技術人員組成科技專家服務隊,為廣大種桑養羊戶開展科技諮詢、科技服務、科技培訓,傳播農業先進實用技術和現代農業科技信息,成為提高農民專業技能和普及實用技術的重要力量。

  現在,潘啟南又有了新打算,“現在有政策的扶持,我一定抓住機遇,壯大種養産業,帶動更多的貧困戶脫貧致富。”潘啟南説。

編輯:駱秋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