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文化促旅遊 以旅遊助扶貧
南寧日報  2019-04-24 11:31:45

以文化促旅遊 以旅遊助扶貧

中央媒體採訪團參觀上林縣霞客桃源景區,體驗製作民間吉祥物“渡河公”。 本報記者葉子榕 攝

  4月19日,在“壯美廣西行”大型採訪活動中,中央媒體採訪團走進崑崙關以及上林縣鼓鳴寨、大龍湖、霞客桃源等景區,聚焦南寧市文化旅遊産業發展情況。

  從一間房屋看南寧發展旅遊扶貧模式

  當天上午,中央媒體採訪團一行乘車沿著蜿蜒崎嶇的山路,來到了青山環繞的鼓鳴寨。

  “鼓鳴寨中留存有這麼多完整、古樸、傳統的夯土建築(傳統民房),並利用生態資源開展鄉村旅遊,助推貧困戶脫貧致富,非常難得。”中央電視臺廣西記者站記者范若舟説,“聽到村民説他們村子以前道路不通,僅僅幾年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感慨很深。”

  鼓鳴寨(行政命名古民莊)位於上林縣巷賢鎮長聯村。2013年鼓鳴寨旅遊項目建設運行後,古民莊群眾通過門票分紅、失地養老保險、就近勞務收入、林地及水庫出租、土特産品外銷等,人均年收入逐年增加。截至2018年底,古民莊脫貧戶數為40戶,佔原貧困戶總數的86%,而長聯村也依託旅遊開發帶動成為2015年國家旅遊扶貧試點村。

  從一汪湖水看南寧開發山水風光景色

  告別鼓鳴寨之後,採訪團一行跟隨導游來到上林縣大龍湖景區。湖面碧水連天、波光粼粼,四週群山環抱,景色宜人,大家用攝像機、相機、手機拍下眼前的美景。

  大龍湖景區位於上林縣西燕鎮大龍洞村,屬全國十大喀斯特溶岩水庫,是廣西三大山水旅遊名片之一,有“中國下龍灣”“湖上桂林”的美譽。該景區目前還在打造湖面集散中心,開發夜遊大龍湖、水上皮划艇等項目,不斷豐富旅遊內容。

  光明日報記者姚昆表示,這裡的青山秀水讓人心情舒暢,通過遊覽中的所見所聞,真正感受到“廣西生態優勢金不換”。

  從一個景區看南寧樹起文旅融合招牌

  上林是“徐霞客最眷戀的地方”,活動期間,採訪團還來到上林縣清水河鄉村旅遊區內的核心景區——霞客桃源。

  霞客桃源素有“小桂林”之稱。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曾在霞客桃源景區遊覽山、岩、洞、亭、閣等23處,歷時54天,是他旅行線路上逗留時間最久的地方,霞客桃源因此被稱為“霞客故地”。除打造徐霞客文化外,霞客桃源景區內正在打造上林縣渡河公傳承學習基地,對上林非物質文化遺産、民間吉祥物“渡河公”重新進行設計包裝,把“渡河公”納入旅遊文化“購”産業,打造成廣西的獨特旅遊紀念品。

  手工精緻且具有安神功效的“渡河公”引起了媒體記者的關注,大家紛紛拿起綢緞親手製作“渡河公”。

  經濟日報記者王寶會不僅體驗製作“渡河公”,還用手機記錄下村民唱山歌的景象。王寶會表示,上林通過“旅遊+”的概念,把山水、生態資源與厚重的人文和歷史景觀結合起來,大力發展全域旅遊産業,注重遊客的滿意度和體驗感,吸引越來越多遊客來遊玩,他回去之後要向讀者分享廣西這些獨具特色的文旅景區。

  此外,當天,採訪團還參觀了崑崙關旅遊風景區,從崑崙關戰役舊址看南寧做好紅色旅遊文章。“崑崙關遺址保護得很好,給我們的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的傳承和發揚留下了寶貴財富。”人民日報社廣西分社社長劉華新説。

編輯:駱秋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