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廣西信息進村入戶成全國典型
廣西日報  2019-05-07 09:41:53

  本報南寧訊 (記者/陳靜 通訊員/許秀線)短短兩年時間,我區的信息進村入戶工作從全國倒數一躍成為全國典型。在今年4月召開的全國信息進村入戶工作座談會上,我區作為6個先進省區之一作了典型交流發言。

  從2016年底零基礎建設益農信息社到2018年行政村覆蓋率56%的跨越,從2016年底排名全國26名以外到2018年進入全國前6名的趕超,我區農業農村部門創新機制,把信息進村入戶打造成“互聯網+”現代農業的先行示範工程,2018年共建成運營益農信息社23976個,提供公益信息和農産品上行服務38萬次,培訓信息員7000多人,實現農産品電商交易額27.58億元。

  廣西農村綠色生態好産品之所以賣不好、價不高,信息不暢是重要因素。為此,我區農業農村部門堅持問題導向、民生導向、發展導向,積極建設三大生態體系,搭建廣西特色的信息進村入戶工程架構。

  完善農業農村信息服務體系,加速廣西農業農村新變革。與國家“一村一站”佈局不同的是,廣西建設“一村三站”,每個行政村級建設標準站、專業站、簡易站各1個。

  自治區、市、縣建設運營中心,建立自治區、市、縣、村“四級”聯動的信息服務構架,打通農村信息通道。

  建設農業大數據體系,提供農業高品質發展新支撐。開通上線了自治區級綜合信息服務平臺,整合了涉農政務信息平臺、農業農村信息網站集群、12316三農服務平臺、農産品身份信息核查監管平臺、農産品産銷價格監控預警系統等多樣化服務資源,使益農信息社成為服務“三農”的重要平臺。

  構建農産品上行體系,創造農民持續增收新增長點。通過益農信息社農産品電子商務,打造一批銷售品牌、産品品牌,倒逼農産品生産的標準化、品牌化,助推農業産業升級,促進全區近1000萬戶小農生産與大市場更好對接,推進廣西農産品“出村”進程,為農民脫貧致富和産業振興探索新路徑。

  資金問題一直是制約農業信息化發展的核心和關鍵。我區農業農村部門多方籌措資金,爭取到2018年自治區財政安排5000萬元啟動項目建設,2019年中央財政支持9943萬元、自治區安排4100萬元,2020-2021年自治區將再安排4500萬元完善項目建設。同時,以“未來的市場置換當前投資”的思路動員運營服務商出資合作建設益農信息社服務站,初步形成了“政府+平臺服務商+運營服務商”的多方投入格局。全區14272個行政村共建設42816個站點,總投資5.7億余元。其中,爭取到中央支持近1億元,自治區財政投資1.36億元,企業出資3.35億元。

編輯:駱秋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