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訪廣西“最美家庭” 的脫貧之路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2019-05-24 11:36:54

  國際在線廣西頻道消息(覃曉波 實習生 林潔琪 溫國祥):廣西壯族自治區上思縣叫安鎮板細村坐落在十萬大山腳下,土地貧瘠,水源匱乏。這裡貧窮的環境沒有擊垮韋煥能一家五口,他們勤勞奮鬥的事跡在大山裏外廣為傳頌。5月15日,韋煥能家庭被中華婦女聯合會評選為“全國最美家庭”。近日,國際在線廣西頻道探訪韋煥能一家,了解他們的脫貧之路。

探訪廣西“最美家庭” 的脫貧之路

韋煥能與妻子馬曉珍(右一)、大女兒韋承辰(中) 攝影 溫國祥

  韋煥能一家住在只有三個房間的瓦房裏已近20年,在陳舊的屋內,有一整面墻的獎狀和獲獎照片,記錄著韋煥能三個子女的戰績。2006年,韋煥能10歲的大女兒韋承辰走上了舉重道路,次年,韋承辰的妹妹韋承余、弟弟韋承左也相繼到縣城體校訓練,三姐弟一起走上舉壇。

探訪廣西“最美家庭” 的脫貧之路

墻面上挂著韋煥能三個孩子的比賽和獲獎照片 攝影 溫國祥

  三個孩子上學和訓練費用的重擔逐漸將這個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壓垮。兩畝水田、七畝旱地是韋煥能一家所有的收入來源,勤苦勞作卻收入甚微。在2015年脫貧攻堅精準識別時,韋煥能一家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孩子們訓練很苦,我們省吃儉用,每個月還要訂牛奶給他們補充營養。” 韋煥能的妻子馬曉珍説,“最困難的時候家裏都沒有米下鍋了。”

  在上思縣人民政府的幫助下,韋煥能一家獲得120隻雞苗、鴨苗和一頭黃牛,通過養殖以及外出務工拓寬收入來源,逐步改善生活條件。據了解,今年以來,上思縣共投入資金1855萬元實施産業扶持,其中,對於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實施差異化産業獎補,鼓勵發展壯大油茶、肉牛、水果等特色産業,形成縣級“5+2”特色産業、村級“3+1”特色産業。

  為進一步改善群眾生産生活條件,上思縣加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力度,投入資金建設道路、農村飲用水、農戶通電等項目。2017年,板細村村委為韋煥能一家挖了一口飲用水井,保障家庭日常用水和農業生産發展。

  近年來,上思縣全面落實義務教育“營養改善計劃”“雨露計劃”等教育扶貧政策,實現貧困家庭學生教育保障和資助政策全覆蓋。馬曉珍説:“以前孩子的學費是個大問題,只能向親戚朋友借錢,東拼西湊才能供得起孩子上學,在政府的幫助下,如今孩子們都上大學了。”2017年12月,韋承左獲得“雨露計劃”補助5000元。

  從大山深處走上舉重比賽的領獎臺,韋承辰、韋承余、韋承左三姐弟在國內外比賽中獲得超過一百枚獎牌,依靠自身實力獲得收入。韋承辰退役後回到上思縣思陽鎮思陽初中任教,韋承余和韋承左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體工隊效力。韋煥能一家人憑藉勤勞的雙手改善生活,如今已成功脫貧。5月15日,韋煥能一家被光榮評為 “全國最美家庭”。

探訪廣西“最美家庭” 的脫貧之路

各類舉重比賽的獎牌、“最美家庭”證書和獎盃 攝影 溫國祥

  上思縣是廣西21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之一,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目標,注重抓住關鍵問題、關鍵環節,集中解決制約貧困地區、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重難點問題,確保實現高品質脫貧。2018年,上思縣實現貧困人口減貧342戶1325人、6個貧困村脫貧摘帽,全縣貧困發生率降至2.07%。

編輯:駱秋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