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廣西易地扶貧安置點基層組織建設學習交流會在河池環江舉行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2019-05-29 17:30:01

  國際在線廣西頻道消息:5月28日,廣西易地扶貧安置點基層組織建設學習交流會在河池市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召開,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政廳組織廣西民政部門負責人到會交流學習。

廣西易地扶貧安置點基層組織建設學習交流會在河池環江舉行

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政廳基層政權與社區建設處副處長呂海波(前排右二)、河池市民政局局長韋立漢(前排左二)、環江縣黨委書記黃榮彪(前排右一)、環江縣縣長黃炳峰(前排左一)在環江城西社區考察調研 供圖 環江縣委宣傳部

  環江縣是全國唯一的毛南族自治縣,是世界自然遺産地,也是廣西28個國家級貧困縣之一。全縣總人口38萬人,其中貧困人口1.84萬戶6.66萬人。“十三五”時期建檔立卡易地扶貧搬遷對象為17860人。搬遷工作主要以縣城2個大型集中安置區毛南家園安置區和城西安置區為主,安置了4033戶16331人,另外還有7個鄉(鎮)安置點共安置329戶1529人。

廣西易地扶貧安置點基層組織建設學習交流會在河池環江舉行

環江城西移民安置區  供圖 環江縣委宣傳部

  由於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群眾來自不同的地方,生活習慣、風俗習性存在差異,人與人之間比較陌生,管理存在一定難度。為確保移民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環江縣突破過去對移民安置點採取的“任命式”“臨管委”式傳統管理方式,創新推出移民搬遷社區群眾自治建設新模式,成立社區居委會,首創採用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進行選民登記,通過民主直選,推行居民自治,由群眾自己選出自己的帶頭人,增強主人翁意識,同時加強了社區法治和德治建設,實現“三治融合”,使移民群眾達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移民自治取得顯著效果。

廣西易地扶貧安置點基層組織建設學習交流會在河池環江舉行

環江縣長黃炳鋒(右一)在現場會上進行工作彙報 供圖 環江縣委宣傳部

  同時,環江縣創新推出“六聯一帶”後續扶持服務機制,即“黨建聯抓、産業聯扶、就業聯創、文化聯辦、服務聯動、自治聯建,全力帶動搬遷群眾安居樂業”,強化黨組織在扶貧搬遷“前中後”全程管理服務,通過創建扶貧産業園和特色産業園實現收入穩固,創建扶貧車間、扶貧商鋪增加移民群眾後續收入,配備相應公共設施,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志願服務隊,深入學習宣傳黨的創新理論、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社區設置診所、學校,開辦平價惠民超市,經常性開展形式多樣的感恩教育等,大力提升搬遷群眾的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廣西易地扶貧安置點基層組織建設學習交流會在河池環江舉行

位於安置點的扶貧車間內一名搬遷群眾在工作 供圖 環江縣委宣傳部

  會議當天,正值毛南家園安置區、城西安置區兩個社區居民委員會召開選舉大會,與會人員認真觀摩了大會的選舉,並參觀移民安置區幼兒園、扶貧車間等,大家在交流座談會上就易地扶貧搬遷移民管理、後續扶持等問題作了進一步交流探討。(文 譚峰 冉毅宏 編輯 覃曉波)

編輯:駱秋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