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天韻
“沒想到我一個土生土長的瑤家妹子能創建自己的瑤繡公司,沒想到去年能成為中國婦女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主席團成員,在人民大會堂見到了習近平總書記……”李素芳的幾個“沒想到”,從電話那頭傳過來。
初夏的一個週末,記者撥通正在深圳出差的李素芳電話,她談起了鍾愛一生的瑤繡。
作為瑤族傳統文化符號,瑤繡距今有著1900多年曆史。李素芳的先祖都是遠近聞名的瑤繡傳承人,傳至李素芳這代,已有200多年曆史。1979年出生的李素芳自小耳濡目染,精緻美麗的瑤繡圖案早已在她腦海生了根。
最初,從學校畢業出來的李素芳流連于城市的繁華,到處打工。直到有一年,她回到自己的家鄉賀州市八步區步頭鎮黃石村,看到年邁的老母親戴著老花鏡吃力地穿針引線,看到傳統瑤繡技藝幾乎絕跡,看到家鄉不見了瑤服的蹤跡……此時,李素芳深深感覺到,自己該接過這沉甸甸的接力棒了。
2004年李素芳創辦了瑤族服飾製作工坊,鼓勵村裏的繡娘做刺繡並高價回收繡品,結果家裏堆滿了200多套古老瑤服和無數的繡片,自己卻不得不借錢付給繡娘工錢。在她最困難的時候,喜訊傳來:2006年,瑤族服飾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而賀州瑤族(尖頭瑤)服飾是瑤族的代表性服飾之一,這使李素芳看到了希望。2016年,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她正式成立了一家瑤家文化創意公司。公司成立後打響的第一炮,就是李素芳的刺繡産品《瑤族盤王印章》和《年年有魚》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民族特色工藝品,作為裝飾品嵌入筆記本封面成為聯合國贈禮。瑤族刺繡終於走出山溝溝,為世人所知!
李素芳創辦的瑤族文化體驗館裏陳列著一套名為《剪方瑤——瑤繡新釋》的瑤族服裝,“這套瑤族新娘服裝是我和母親花了4年的時間,全手工一針一線縫出來的,光是帽子就有25層,重10多公斤。”李素芳聲音裏滿是驕傲,“這件作品在去年全國工藝品交易會舉辦的‘金鳳凰’創新産品設計大賽中獲得了銀獎。”李素芳説,“瑤繡靠心靈手巧,用心了,自然會繡出味道。”
有了好的瑤繡産品,同時得到國家的大力支持,賀州市文化和旅遊局等單位先後為瑤族服飾傳承基地撥了近百萬元的基礎設施建設經費,瑤族服飾新産品設計開發與生産發展迅速,年産服飾1.02萬件(套),各類工藝衍生産品3.6萬件。瑤族繡娘們用心製作的瑤繡作品《根》《瑤族風情(系列)》《瑤族傳統服飾》等被許多博物館收藏,産品遠銷美國、法國和港澳臺地區。公司也先後被授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瑤族服飾)生産性保護示範基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瑤族服飾)傳承基地”“全區巾幗脫貧示範基地”稱號。
瑤繡事業的發展,給當地帶來了良好的社會效益:500多位繡娘在農閒時做刺繡,每位繡娘都可以領到可觀的手工費,有的家庭每年可以得到上萬元;瑤族盛裝的規模化生産,讓瑤族村寨村民在瑤族婚禮、趕圩、做客時都穿上了嶄新的民族盛裝。
為了讓更多的人認識瑤繡、喜愛瑤繡,李素芳應邀到許多學校上課,把農村繡娘的形象和傳統瑤族服飾文化帶進了學校課堂;還給瑤妹們進行培訓,聽過她授課的達到了1000多人次。